李學斌教授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學斌教授介紹,近年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處理的起搏器囊袋感染後起搏係統移除病例不斷增加。對於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正確處理,理念上已經不存在爭議,2010年美國心髒學會指南已經非常明確地推薦說明處理策略,臨床工作中如果沒有非常特殊的情況,都應謹遵指南。
秉著以上理念,中國心律學會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心律置入裝置(CIED)感染臨床防治研討會”從2013年至今已開展三屆,第一屆研討會旨在強調指南內容,提高臨床醫生在臨床實踐中謹遵指南的意識。第二屆研討會的主題是CIED感染的預防策略,希望盡量減少感染發生率,防患於未然。第三屆研討會的主題是CIED係統移除的技術培訓和推廣,希望在其他大規模中心推廣CIED係統移除技術,因為囊袋感染並不是CIED置入的唯一並發症,還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導線斷裂、裝置故障,這些情況下也可能需要移除CIED係統,為了盡量減少相關並發症,裝置係統移除的技術培訓非常必要。
李教授指出,在臨床實踐中一定要做好醫患溝通,消除客觀阻礙因素,盡量說服患者接受裝置移除的方案,而保守治療是違背指南、萬不得已的做法。對於顧慮醫療花費而猶豫不絕的患者,一定要詳實告知:雖然保守治療可能在短期內能節省醫療開支、消除症狀,但隱患並未消除——細菌宿居在囊袋內,一旦過幾年感染複發,病情將更為嚴重,手術難度將加大,為患者帶來更大痛苦,產生更多醫療花費。李教授介紹,僅今年一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囊袋感染患者就達200例以上,大部分為保守治療後複發。截至目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累計拔除起搏器電極導線超過1000餘根,成功率達99%以上。
國外已有文獻評估,裝置係統延期移除會增加總醫療費用,而我國患者隨訪不夠完善,保守治療不成功的患者很可能輾轉於不同醫院,因此延遲裝置移除造成的經濟負擔和健康負擔可能被低估。
李教授補充,指南的遵循中也不排除個體化考慮的情況,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就是年齡。例如,對於一例高齡(95歲)的單純囊袋感染患者,保守治療可能是較好的策略,因為裝置移除風險高,考慮到患者預期壽命,裝置移除的收益可能過低。相對而言,一例年輕(25歲)囊袋感染患者,預期壽命還很長,應謹記上述複發風險、延遲移除造成的更大手術難度等,最大可能照指南處理。
總之,任何臨床決策都要仔細衡量風險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