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 NOTES)是以軟式內鏡為治療工具,不經皮膚切口,而經口、陰道、結直腸等自然腔道對腹腔疾病進行治療的方法,是近些年微創技術治療領域一項突破...
肝纖維化是肝髒對於多種病因,包括病毒感染(乙肝和丙肝)、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藥物中毒等任何原因所導致的肝髒損傷的修複反應。控製...
目前國外確實還沒有療效確切的抗肝纖維化藥物可供臨床使用,但我國已經有數個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批準的抗肝纖維化中藥製劑和生物製品,隻要檢索已公開發...
膽囊和奧狄(Oddi)括約肌(SO)功能障礙較為少見,其主要症狀為右上腹或上腹痛,常常難以與其他功能性胃腸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腸易激綜合征(IBS)及...
膠囊內鏡和雙氣囊內鏡(DBE)是兩項革命性的技術,它們的應用使我們能夠直接看見小腸腸腔的內部。這兩項技術各有千秋,前者最大的優勢是無創,患者僅須將22 mm×1...
德國學者進行的研究顯示,對於重症急性胰腺炎,經腔內鏡下去除胰腺及胰周壞死組織的療效可長期維持。該研究發表在《消化道》(Gut 2009,58:1260)雜誌上。...
正如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房靜遠教授在下文中所說,20世紀末是質子泵抑製劑(PPI)的時代,它的出現解除了千千萬萬酸相關消化疾病患者的困擾。但是,PPI...
美國學者辛格(Singh)通過一項前瞻性研究證實,采用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床邊指數(BISAP)判斷急性胰腺炎病情有效,有望用於臨床。文章發表於《美國胃腸病學雜誌...
近期,意大利學者的一項前瞻性研究證實,促胰液素增強的EUS(EUS-S)和MRCP(MRCP-S)在診斷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複發性胰腺炎(ARP)方麵具有重要價值。...
急性胰腺炎常被認為是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PHPT)的並發症之一,但兩者之間的關係一直存在爭議。最近美國一項大規模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證實,兩者間並無直接相關性。...
目前,一種治療胰腺炎或胰腺癌疼痛的新療法――基因治療正逐漸受到重視。該方法是將含前腦啡肽原基因的單純皰疹病毒(HSV)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或腹壁注射...
結腸腺瘤切除術後,內鏡監測的時間間隔通常依據最近一次檢查結果來確定。美國羅伯遜(Robertson)等的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提示,之前兩次結腸鏡檢查的結果對於確定...
研究證實,幽門螺杆菌(Hp)感染與胃癌相關,但是根除Hp治療對於胃癌發病風險的影響尚未能很好地確定。最近,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學者福喬(Fuccio)等的一項相關...
今年7月出版的歐洲肝髒研究學會(EASL)官方雜誌《肝髒病學雜誌》(J Hepatol 2009,51:237),刊登了《膽汁淤積性肝病處理指南》。現將指南中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