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要革新 “三大硬傷”必須改!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界 日期:17-05-23

        “隻有解放醫生,才會從根本上,支持整個醫改。”原廣東衛生廳副廳長、巡視員廖新波在“2017中國基層醫療創新實踐論壇”上指出,目前醫生就業生態正在發生改變,這有助於推動醫改,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但從現有的政策和實施情況看,還是做得不夠。

        行政等級觀念給醫改“拖後腿”

        廖新波指出,以下8方麵的相關政策和體製革新,極大地影響著醫生就業生態:

        1.大型公立醫院規模受控,門診量逐步減少;

        2.分級診療強力推進中,旨在進一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3.互聯網+醫療不斷推進,傳統搬移觀念受到嚴重衝擊;

        4.支付方式發生變化,醫生工作狀況、醫院盈利模式隨之改變;

        5.人事管理逐步走向編製備案製,醫生逐漸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

        6.“藥品零加成”帶來運營模式的變化,利潤中心轉向成本中心;

        7.“兩票製”強力推進,藥品流通業重新洗牌;

        8.社會辦醫迎來新一輪利好,李克強總理在政府會議及考察中頻頻提出放權市場,支持高端醫療發展。

        但在政策實際落地的過程中,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以北京今年4月實施的醫藥綜合改革為例,廖新波認為,這一改革依然存在行政等級觀念,有“三大硬傷”,最終導致“醫生不能解放出來”。

        第一,相同的服務,因醫院級別不同而價格不同。

        醫院等級和醫療服務是不能劃等號的。有些三甲醫院環境差、就醫流程混亂;但有的社區醫院環境好,就醫流程簡潔。隻是因為前者級別好,收費就高,這不公平。

        第二,同級醫生在不同級醫院價值不同。

        若按醫院等級差別定價,作為醫生,沒有理由不尋求價值最大化。其結果隻會驅使醫生往大醫院跑。

        第三,將醫療技術的使用按醫院等級定價。

        哪一級醫院能做什麼,都板上釘釘了。醫生流動的積極性會受挫。

        醫聯體是“醫生解放”的形態之一

        在今年4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建設和發展醫聯體,是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的主要內容。

        廖新波認為,醫聯體是“醫生解放”的形態之一。目前,我國醫聯體主要有“四大軍團”:

        1、城市軍團,由三級公立醫院或業務能力較強的醫院,聯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業康複機構等,形成聯合體,分工協作;

        2、跨區域專科聯盟,以若幹所醫療機構特色專科技術力量為支撐,以專科協作為紐帶,組建區域間若幹特色專科聯盟,形成補位發展模式;

        3、遠程醫療協作網,公立醫院向邊遠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遠程醫療、遠程教學、遠程培訓等服務,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資源縱向流動;4.縣域軍團,以縣級醫院為龍頭、縣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縣鄉村一體化。

        但廖新波指出,醫聯體的發展道阻且長。從2009年的醫改方案開始,他就提出,在醫聯體中,大醫院的醫學專家要不要下到基層、怎麼下沉,醫生人才應當怎樣流動——這些問題仍有效解決題。“我們應該轉換思路,與其說鼓勵醫生到基層,不如說吸引醫生到基層。”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表達過相關擔憂。他在今年兩會上,如此說:“沒有大醫院的醫生去真心實意地教他們。現在約65%的醫聯體並不是解決基層的問題,而是在解決病源問題。”

        “以我的觀點,醫聯體要順暢運營,應該讓城市軍團走出來,實現醫生多點執業。”廖新波說。

        基層醫療革新的“三把鑰匙”

        最後,廖新波指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關鍵有三把鑰匙,分別對應三大製度改革:

        1.人事製度:應該取消行政等級、人事編製、福利社會化;職稱製度改革要使醫療與科研分類管理,這將賦予醫生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流動起來。

        2.支付製度:醫院服務、醫生服務、檢查檢驗服務、藥品服務,應實施分賬支付;通過支付製度改革,鼓勵患者到社區與門診治療。

        3.準入製度:解除醫療技術按醫院等級準入,提出技術應該跟醫生走;解除醫生價值因醫院等級定價。同時,醫療機構應按標準建設。

關鍵字:基層醫療,,廖新波,,硬傷,,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