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影像報告
病例簡介
主訴及病史 患者男性,70歲,因“胸悶、咳嗽2個月餘”入院。半年餘前發現肝髒占位,未予治療。
查體 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幹濕性公式音。肝區叩擊痛陽性。
胸部CT 胸部CT示雙肺多發類圓形結節影(圖1)。
病理學檢查 CT引導下肺占位穿刺活檢病理示:發現癌細胞,考慮轉移癌。
臨床症狀
肺部轉移瘤為任何髒器或部位任何組織類型的惡性腫瘤經血循環、淋巴係統或(和)直接侵犯至肺部的腫瘤。
由於肺部轉移瘤常發生在雙肺外周實質內,因而約有2/3的患者無症狀,多在體檢或治療原發腫瘤後的隨訪中發現。
當腫瘤轉移至氣管、支氣管,或肺實質轉移瘤壓迫侵犯氣管、支氣管,或侵犯胸膜、胸壁時則引起相應症狀,例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氣促。發熱常是支氣管腔內腫瘤引起的阻塞性肺炎繼發感染所致,少數是腫瘤熱的結果。
雙肺廣泛轉移,如絨毛膜上皮癌(絨癌)肺轉移,或大範圍的癌性淋巴管炎浸潤肺間質時,可導致彌散功能障礙,引發呼吸困難。
影像學診斷
肺部轉移瘤胸部X線表現具有多樣性,主要有多發結節型、單發結節或腫塊型、浸潤播散型、彌漫粟粒型、淋巴管型、空洞型和鈣化型等等。其中多發結節型是最常見類型,表現為雙肺多發圓形或類圓形結節,以中下肺野為多,結節直徑在1~3 cm之間,大小可相似,亦可不等,密度較均勻,本病例即為該類型。肉瘤肺轉移灶境界清楚,邊緣光滑,密度較高;絨癌肺轉移灶邊緣模糊可呈棉絮狀(圖2)。
治療原則
肺部轉移瘤的總體治療原則為依據瘤灶的數量、大小、範圍、原發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及有無肺外轉移采用不同組合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對某些孤立性、生長緩慢的肺部轉移瘤可通過手術切除提高長期生存率;對雙肺多發轉移瘤,則采用以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