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5版)》解讀

作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腎癌黑色素瘤內科 斯璐 郭軍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腫瘤 日期:15-10-12

  近年來,黑色素瘤的臨床治療方麵取得了數次突破性進展,黑色素瘤已經成為所有惡性腫瘤當中,治療模式變化最快的惡性腫瘤。為適應黑色素瘤治療迅猛快速的發展,並使我國黑色素瘤的臨床實踐更加規範和國際化,黑色素瘤專家委員會經多學科專家討論並反複廣泛征求意見,更新並增添了較多內容,編定了《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5版)》,希望為我國廣大臨床腫瘤醫師提供最新,最實用可行的循證醫學證據指導臨床實踐。具體更新內容如下。

1.流行病學

  本次指南更新了2011-2012年全球和國內黑色素瘤的發病情況。總體情況顯示我國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低,但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而大部分歐美國家黑色素瘤發病率雖然也呈上升趨勢,但黑色素瘤的死亡率卻基本穩定,並未呈現死亡率隨發病率的上升而上升的狀態,說明我國黑色素瘤的診斷治療方麵與西方尚存在較大差距。

2.病理、診斷和外科部分

  病理診斷上新增了微衛星灶的重要性。2013年美國病理學會將微衛星灶定義為:直徑大於0.05mm,距原發病灶0.3mm以上的真皮網狀層、脂膜或脈管中的微小轉移病灶。它預示著局部或全身轉移的風險極高,有微衛星灶的患者分期應劃歸為N2c期,預後與IIIB期患者相仿。

  既往指南中建議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的患者都需要做區域淋巴結清掃手術。近期的一項鹿特丹研究顯示前哨淋巴結中腫瘤直徑<0.1mm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91%,因此這部分患者不需要進一步做區域淋巴結清掃,本指南已做詳細說明。超聲或CT可用於判斷區域淋巴結是否轉移,本指南進一步給出了淋巴結轉移的超聲診斷建議:周邊供血,中心區回聲消失(靶環狀結構消失)和球樣改變。三者的敏感度和陽性符合率分別為77%和52%,60%和65%,30%和96%,如三者同時出現的敏感度為82%。

  對於原位癌的切緣,從原來的0.5cm改為0.5~1cm。頭頸部皮膚原發灶,臨床或顯微鏡下發現腮腺淋巴結轉移,推薦腮腺切除術及引流區頸部淋巴結清掃。

3.輔助治療部分

  雖然2014年報道了CTLA-4單抗輔助治療的結果,治療組比觀察組降低了25%的複發轉移風險,與高劑量幹擾素的曆史數據比較無明顯改善。且考慮到CTLA-4單抗的高昂價格,沒有與現行的標準治療幹擾素比較療效,故本指南未將CTLA-4單抗納入輔助治療,仍然推薦高劑量幹擾素為高危皮膚黑色素瘤的輔助治療方案。

  輔助放療方麵根據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結果進行了修改。區域轉移放療的要求要滿足1)患者LDH要低於1.5倍正常上限值;和2)中的任意一條:腮腺轉移淋巴結≥1個或頸部或腋窩轉移淋巴結≥2個或腹股溝轉移淋巴結≥3或頸部或腋窩轉移淋巴結最大直徑≥3cm或腹股溝轉移淋巴結最大直徑≥4cm或淋巴結結外侵犯。專家組普遍認可輔助放療在提高局部控製率方麵的意義,但放療帶來的副作用及部分臨床試驗中顯示出的可能降低總生存的趨勢使輔助放療的應用仍存爭議。

4.內科治療部分

  對於移行轉移或局部晚期患者的治療,本指南新增了瘤體內藥物注射。作用機製為局部消融腫瘤和誘導全身抗腫瘤免疫,有前景的藥物主要有T-VEC和PV-10。

  本指南對於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療改動較大,根據基因突變情況和病情進展快慢細分。對於基因突變且快速進展的患者,建議先使用個體化靶向藥物來快速減瘤,後續可以選擇免疫靶向治療,慢速進展的患者則建議先使用免疫靶向治療;對於基因野生型且快速進展的患者,建議先使用細胞毒藥物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快速減瘤後再給予免疫靶向治療,進展緩慢的患者建議可先考慮免疫靶向治療,後續再考慮細胞毒類藥物。

  細胞毒類藥物中新增了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推薦依據源於一項Ⅲ期隨機多中心臨床試驗。個體化靶向治療中,對於BRAF V600突變的患者推薦BRAFV600抑製劑單藥或者BARF V600抑製劑聯合MEK抑製劑;對於CKIT突變的患者,仍然推薦CKIT抑製劑。在免疫靶向治療選擇上,新增了PD-1單抗單藥和聯合CTLA-4單抗的聯合治療,聯合治療標明了PD-L1低表達的患者更為推薦。該推薦依據來自於一項2015年報道的最新臨床研究。

5.其他類型

  本次指南新增了粘膜黑色素瘤和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診治流程,前者包括頭頸部粘膜、胃腸道和泌尿生殖粘膜黑色素瘤。粘膜黑色素瘤除頭頸部外沒有統一的分期,總體原則是盡早手術切除,術後可給予輔助化療,晚期治療同皮膚黑色素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類特殊的黑色素瘤,有統一分期,但預後差,其手術、輔助治療和全身治療的進展較為緩慢。

  本指南力求全麵、規範和國際化,但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當地醫療水平、患者自身特點、伴隨疾病和經濟情況來製定治療方案。

關鍵字:患者,多中心臨床試驗,MEK,T-VEC,細胞毒藥物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