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報告摘選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11-18

  在本屆ASTRO年會上,我國大陸放療工作者取得了重要突破,共有6項研究被選為大會發言,其中3項研究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希望這些屬於我們自己的數據,能對我國廣大腫瘤學工作者有所啟示,也期待今後會有更多的放療工作者充滿自信地走上國際學術講台。

中國漢族人群TGF-β1基因多態性與 放射性肺炎風險無顯著相關性

  轉化因子-β1(TGF-β1)是介導放射性肺炎(RP)發生發展的重要炎性因子。與既往在高加索人群中的研究結果不同,畢楠等對我國漢族人群的研究發現,TGF-β1常見多態位點與RP或血液中TGF-β1水平均無顯著相關性。 

  研究納入179例接受胸部根治性放療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位隨訪22個月後,並未發現C509T和T869C這兩個常見核苷酸多態性(SNP)的任何基因型與RP發生風險顯著相關(P分別為0.81和0.84),且各基因型與放療前、放療中的TGF-β1水平亦無顯著關聯(放療前P值分別為0.95和0.83,放療中P值分別為0.99和0.47)。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綠化教授點評:RP是肺癌患者放療的常見毒性,顯著影響腫瘤受照射劑量的增加。如何準確預測RP的發生風險並據此進行個體化治療,已成為肺癌放療領域的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與美國M.D.安德森(Anderson)癌症中心高加索人群的數據進行對比發現,TGF-β1 SNP基因型分布具有顯著的人種分布差異:雖然在高加索人群中TGF-β1 SNP與RP相關,但在中國人群中並未發現此種關聯。本研究的意義在於提醒研究者們在進行SNP關聯研究時須注意以下3點:①不同種族人群的SNP分布可能有顯著性差異,因此不能照搬國外的數據;②不同群體的驗證具有重要意義;③須進行功能研究以明確關聯SNP的機製。 

食管腔內超聲對判斷食管癌患者預後有意義 

  食管腔內超聲(EUS)可能對判斷患者預後有一定的價值。王奇峰等的研究提示,通過EUS判斷為治療有效的食管癌患者,其生存顯著優於EUS判斷為無效者。 

  研究分別在放療前和放療後通過EUS檢測了73例食管癌患者的腫瘤最大厚度變化,將降低50%者定義為有效者。中位隨訪28.5個月的結果表明,24例患者被EUS評價為有效,2年總生存(OS)率和2年無進展生存(PFS)率分別為68.2%和58.9%,而無效者分別為44%(P=0.040)和31.4%(P=0.017)。亞組分析顯示,無論是接受單純放療者還是中上段病變或病變長度小於5 cm者,有效者的生存均占優。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肖澤芬教授點評:EUS是將超聲探頭在內鏡直視下到達食管進行的近距離探查,避免了體表超聲探查時有空氣等幹擾的缺陷,可使食管圖像與結構更清晰。本研究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是通過EUS檢測腫瘤最大厚度變化作為療效預測指標,其次經EUS評價為有效者的預後顯著優於無效者。但同時也須注意兩點,須進一步評價預測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以及通過病理“金標準”來驗證預測結果。 

我國Ⅱ期研究首次證實 EP同步放化療對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價值

  任驊等首次針對順鉑/依托泊苷(EP)與紫杉醇/卡鉑(PC)同步放化療方案進行頭對頭比較後發現,EP方案同步放化療的OS期較PC方案延長,二者治療相關副作用有所不同。研究將6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隨機分為EP組或PC組。結果顯示,PC組完全緩解率顯著高於EP組(34.4%對6.1%,P=0.02),但EP組的中位OS期和3年生存率卻顯著優於PC組(20.2個月對13.5個月,33.1%對13%,P=0.04)。EP組和PC組的3/4級中性粒細胞降低發生率分別為78.1%和51.5%(P=0.05),≥2級放射性肺炎發生率分別為25%和48.5%(P=0.09)。 

王綠化教授點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對於晚期NSCLC,以第3代化療藥物尤其是紫杉醇為主的化療方案,其療效顯著優於EP等第2代方案。但是,對於不可手術的局部晚期NSCLC,PC方案在同步放化療時的劑量有所減少,因此目前EP方案與PC方案同步放化療的療效孰優孰劣尚無定論。本研究是目前國際上首項頭對頭比較EP方案與PC方案同步放化療治療不可手術局部晚期NSCLC的前瞻性隨機對照Ⅱ期研究,不過其結果還有待Ⅲ期臨床研究的進一步驗證。  

關鍵字:ASTRO,放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