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C 2015】研究速遞:短程放療後,是否還需要輔助化療?

作者: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朱驥 來源:壹生 日期:15-09-28

        

        關於局部晚期直腸癌長程化放療後輔助化療的價值已有不少研究,短程放療在很多中心也有廣泛的應用,但對於術後是否需要進行輔助化療卻缺少相應的證據。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來自加拿大BritishColumbiaCancerAgency的J.Loree在本屆ECCO大會中報道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具有長期隨訪的信息(>10年)。

        研究目的

        短程放療後病理分期為ypⅡ期的直腸癌患者接受輔助化療是否可提高療效?

        研究方法

        入選標準主要包括ypⅡ期直腸癌、術前接受短程放療、在ProvinceofBritishColumbia接受治療,5年內的第二原發腫瘤被排除。1999-2009年間,共有851例ypⅡ期直腸癌患者,經過篩選後,143例未行放療、194例行長程化放療、183例行術後放療者被排除。最終研究入組331例患者,其中208例未行輔助化療,123例接受輔助化療(其中僅有3例接受含奧沙利鉑的化療方案)。主要研究終點為疾病特異性生存(disease-specificsurvival,DSS)和無複發生存(relapse-freesurvival,RFS),次要研究終點是總生存(OS)。

        研究結果

        通過參考II期結腸癌的高危因素定義,研究者將pT4、低分化、<12枚檢出淋巴結、脈管侵犯、神經侵犯、腸梗阻/腸穿孔,以及升高的癌胚抗原(CEA)作為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基線水平分析中,輔助化療組相對更年輕(中位年齡61歲對73歲,p<0.0001),具有更多的高危因素(70.7%對34.3%,p<0.0001),ECOG評分更佳(p<0.0001)。放療至手術的中位間隔期在兩組均為8天(這也意味著絕大多數患者放療後立即手術,不具有降期效應)。總體上,輔助化療組在幾項觀察指標上均顯示出了統計學獲益[DSS(HR0.58,95%CI:0.36~0.94),RFS(HR0.62,95%CI:0.39~0.98),OS(HR0.42,95%CI:0.30~0.59)];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平衡了高危因素的影響後,輔助化療卻未能顯示出DSS、RFS和OS的獲益。亞組分析發現,對於具有兩項以上高危因素者,輔助化療顯示了更好的DSS、RFS和OS,脈管神經侵犯和CEA升高者也顯示出輔助化療的OS獲益。

        研究結論

        基於以上結果,研究者得出如下結論:當各種幹擾因素被平衡後,輔助化療並未顯示出明顯的療效獲益,大多數亞組人群也沒能顯示輔助化療的價值,隻有那些具有多個高危因素的亞組中,輔助化療可能會帶來獲益。

        當然,作為一項回顧性研究,選擇偏倚是很難避免的,樣本量也不是很大,奧沙利鉑的比例很低,這些都限製了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關鍵字:ECC,2015,短程放療,輔助化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