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穎 教授
題目:吉非替尼聯合/不聯合培美曲塞一線治療EGFR突變的東亞晚期NSCLC患者的開放性、Ⅱ期研究(JMIT)
目的在具有EGFR活性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TKI 已成為標準一線治療選擇,但如何延緩耐藥的發生一直是臨床鑽研課題之一。臨床前和臨床研究顯示培美曲塞和EGFR-TKI 聯合應用可產生協同作用,基於此我們開展了一項針對東亞人群的JMIT研究,探索吉非替尼聯合培美曲塞對比吉非替尼單藥一線治療EGFR 敏感突變晚期NSCL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JMIT研究是一項在東亞人群中進行的隨機、多中心、開放、平行對照的Ⅱ期研究。評估吉非替尼+培美曲塞相對吉非替尼單藥一線治療EGFR 突變患者能否延長無進展生存(PFS)期(主要終點)。次要觀察終點包括總生存(OS)、客觀緩解率(ORR)、疾病控製率(DCR)、生活質量(Qol)、安全性。入組患者為初治EGFR 敏感突變的Ⅳ期非鱗NSCLC患者,ECOG PS 0~1,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吉非替尼(250 mg/d)+培美曲塞(500 mg/m2 q3w)組(G+P)和吉非替尼(250 mg/d)單藥組(G),兩組治療均進行到出現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的毒性為止。
結果從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191例患者隨機入組(G+P組:n=126;G 組:n=65)。大多數為女性(64.4%),中位年齡62歲,大多數為非吸煙者(67.0%),ECOG PS 1分者占68.6%。總體而言,55.0%為19外顯子缺失,39.3%為21外顯子L858R突變,5.8%為其他EGFR突變。兩組基線特征平行。G+ P 組中分別有96.3%和92.9%的患者接受了計劃的中位劑量G和P,G組中有97.9%接受了計劃的中位劑量G。G+P中位PFS期為15.8個月,顯著長於G組的10.9個月[風險比(HR)=0.68,95%可信區間(CI)0.48~0.96,1-sided P=0.014,2-sided P=0.029]。OS 數據尚不成熟,將會在研究結束時報告。3~4級藥物相關不良事件(TEAE)在G+P組(42.1%)顯著高於G 組(18.5%,P=0.001)。最常見的TEAE在G+P組為腹瀉(44.4%)、AST升高(41.3%)、痤瘡樣皮疹和ALT升高(均為38.1%),在G組為腹瀉(47.7%)、痤瘡樣皮疹(43.1%)、皮膚幹燥(35.4%)。TEAE相關的治療中斷比例在G+P組和G組分別為16.7%、9.2%;G+P組中2例患者因TEAE死亡。
結論聯合G+P與單藥G比較可顯著延長EGFR 突變亞洲非鱗NSCLC 患者PFS 期,達到了主要終點。一線吉非替尼聯合培美曲塞安全性可接受。兩組大多數為1~2級毒性反應,3~4 級TEAE 發生率在G+P組中高於G組。(ClinicalTrials.gov ID: NCT0146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