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桐榆教授
繼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林桐榆教授團隊的恩替卡韋對比拉米夫定預防彌漫大B 細胞淋巴瘤(DLBCL)乙肝再激活的前瞻性研究入選ASCO 口頭報告和Best ofASCO 研究後,去年該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2014,312(23): 2521]。在專訪中,林教授與我們暢談了這項研究的“與眾不同”之處,及其從會議報告走向國際期刊發表過程中的體會。
《論壇報》:這項研究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使得其能夠相繼受到ASCO和JAMA的青睞?
林教授:中國是“乙肝大國”,乙肝患者數量一直高居不下;而近些年來,淋巴瘤尤其是DLBCL的高發病率也讓我們必須加以高度重視。這項研究是由中國南方腫瘤協作協會(CSWOG)開展的多中心協作研究,是純粹的研究者主導型臨床研究。我們之前圍繞DLBCL與乙肝開展了多項前期探索,發現在抗擊腫瘤的同時,采用有效藥物預防乙肝再激活,則對乙肝表麵抗原(HBsAg)陽性者治療是“事半功倍”的。不僅這有助於改善患者預後,還能改善其生活質量。這是給患者帶來的切實益處。而對醫生來說,這種聯合不僅是為了降低死亡率,還有望提高治愈率,大大減少後期抗擊乙肝費用,這樣的提前預防無疑是“高效價比”的。因此,一個好的選題(idea)至關重要。在日常臨床實踐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首先要發現問題,然後想辦法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而且,一項成功的臨床研究是需要時間的。這項研究的完成離不開其他同行的支持,隻是我們中心入組病例數多,榮幸成為第一作者,但成果是大家共享的。我們現在正在圍繞這項研究展開更進一步的探索。現在DLBCL患者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對於那些仍然有生育願望的年輕女性患者,我們也在考慮探索在治愈的同時選擇盡量不對患者生育能力造成影響的藥物。尊重患者的個人選擇,希望滿足患者的更多需求。
《論壇報》:在JAMA發表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希望分享的內容?
林教授:我們在投稿和文章發表過程中,切實體會到了這些國際知名期刊對於文章內容和細節的把控,並不會因為研究已在ASCO年會上做過口頭報告就會放鬆要求。當我們投稿JAMA後,編輯部給我們提出了很多細節問題。例如,研究入選患者是HBsAg陽性者,要求必須提供這些患者父母及直係親屬乙肝病毒感染的情況;需要了解患者本人是先天情況造成還是後天感染;患者配偶有沒有感染,有沒有服用過抗病毒藥物等等。於是,我們特別又對患者進行了隨訪,將這些問題一一解答。還有很多其他問題,經常需要谘詢很多其他學科同事,修改到淩晨兩三點是常有之事。過程雖然艱辛,但收獲是巨大的。這使我們在未來開展研究時對細節更加注意,對自己的要求也更為嚴格。
《論壇報》:未來,對於開展臨床研究,您有沒有一些新的思考和想法?
林教授:我想,“創新”仍然是重中之重。如果我們選題仍然是“follow”或“copy”國外的話,我們就很難在國際上發出自己的好聲音。像CSCO也經常提出,大家要注意創新。我們應該圍繞有中國特色的癌種或領域開展我們有優勢的研究。像一些我國常見高發腫瘤,如鼻咽癌、食管癌等,相信圍繞著這些癌種展開探索,也有著很多的機會和可能。CSCO還經常強調要團結協作。正如我在上一個問題中提到的,沒有團結就沒有這項研究的成果。我國臨床腫瘤學事業需要我們大家團結起來,共同發展和完善。另外,我覺得這項研究不僅對淋巴瘤治療有意義,對於其他抗腫瘤治療也有一定的啟示。我們在臨床上不難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患者並不是死於癌症本身,反而是一些並發症,如果處理不當,對患者來說是“要命”的。而且很多治療,如化療、放療、介入等也都可能造成乙肝的再激活。這就要求我們對於有這樣危險的患者的處理要更加謹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