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龍 教授
隨著越來越多特定驅動基因突變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分子靶向藥物在晚期肺癌的治療中展示出了不俗的療效,即使在令人頭痛的靶向藥物耐藥領域,相關的研究也有了巨大的進展。但是,如果要把這些研究結果應用於臨床,我們必須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更好地安排這些藥物的使用順序。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的肺癌口頭報告專場,就有專家特別指出,如何更好地安排和應用這些有效藥物,從而給患者帶來更適合的治療,需要我們特別加以注意。這也是今年ASCO年會提示我們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例如,口頭報告專場的第一個報告中(摘要號8000),AZD9291(一種新型突變選擇性EGFR抑製劑)在EGFR突變陽性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一線治療中顯示了療效;rociletinib(CO-1686)治療T790M 陽性NSCLC 患者顯示有持續的緩解(摘要號8001);alectinib 研究(摘要號8008)顯示,第二代的ALK抑製劑,不但對crizotinib耐藥有效,而且在腦轉移的患者中也表現出療效。
由此可見,這些新藥物單獨應用都能很好地解決問題,現在麵臨新的問題是,藥物選擇越來越多,不要說EGFR抑製劑,連ALK抑製劑都已經有好幾種,那麼如何安排好這些藥物的使用順序呢?這一個急需解決的臨床難題,至今未能很好地得到解決,我們必須謹慎地思考答案。現在圍繞ALK抑製劑,美國已經開始了嚐試,試圖觀察哪些藥物先用,哪些後用,而哪些不適用的問題。現在對肺癌的治療已經不像過去,那時沒有幾個可用的藥物因而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很短,到了今天,雖然患者預後仍不盡如意,但有效的藥物還是在延長生命上起到了一定作用,這時候就存在具體在哪個階段合理運用這些藥物的問題。
從今年ASCO年會上最新的研究進展,我們思索的第2個問題,也是今年年會的特點之一——高度重視肺癌患者腦轉移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腦轉移的問題製約著患者預後,同時也製約著藥物的療效。一旦患者出現腦轉移,就意味著其預後不佳。從這次年會的研究進展不難發現,學者們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並高度重視。Alectinib相關研究顯示,其在腦轉移患者中的有效率較高,而且接受治療的腦轉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與沒有腦轉移者相比無差異(11 個月對10 個月)。可見,現在肺癌領域對於藥物的研發,不但要觀察對總體人群的療效,還要關注其對於像腦轉移這樣的特殊群體的療效。再結合8016的壁報討論,我們會進一步發現,現在開發的一些藥物專門就是設計成能直接通過血腦屏障的。這樣,除了前麵提及的發生腦轉移後的處理,這些藥物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從多個方麵來控製可能出現的腦轉移,從而進一步改善肺癌患者的預後。希望大家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