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內鏡在OGIB診治中的地位

作者:武警總醫院消化內科 王偉岸 劉海峰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5-07-10

目前,已有多項研究結果表明,膠囊內鏡檢查在確定小腸出血來源方麵具有特殊作用,診斷收益高於小腸影像學檢查、推式小腸鏡檢查。

近期一項薈萃分析顯示,在OGIB患者,膠囊內鏡檢查和推式小腸鏡檢查的診斷收益分別為63%和28%,臨床有意義的發現(病變)檢出率分別為56%和26%;膠囊內鏡檢查和小腸造影的診斷收益分別為67%和8%,臨床上有意義的發現(病變)檢出率分別為42%和6%,並且氣囊輔助腸鏡檢查的診斷收益在膠囊內鏡檢查結果陽性患者中顯著提高。

科斯塔(Costa)等回顧性分析了膠囊內鏡檢查陰性的113例(17.7%)OGIB患者的再出血事件發生率,其中位隨訪48個月,患者再次出血率為27.4%,主要病變是小腸血管發育不良,其中顯性出血患者更早發生再出血。

小宮(Ohmiya)對接受膠囊內鏡檢查OGIB患者的再出血風險進行評估,發現再出血率為28.6%(97/339)。

卡瓦略(Carvalho)等通過中位隨訪48個月,發現對血管擴張、潰瘍和腫瘤等高出血可能性病變和顯性OGIB患者的膠囊內鏡檢查診斷收益更大。

因此,OGIB是膠囊內鏡檢查的最重要適應證,其敏感性、特異性以及陽性和陰性預測值高,並且安全性突出、耐受性好,具備全腸道檢查的潛力。2015年歐洲消化內鏡學會(ESGE)建議,將小腸膠囊內鏡檢查作為OGIB的一線檢查方法;並且認為如需裝置輔助腸鏡、腸影像檢查或腸係膜血管成像,應先行小腸膠囊內鏡檢查。對持續顯性OGIB患者,應考慮急診小腸膠囊內鏡檢查。膠囊內鏡檢查未見持續顯性出血又不需輸血治療的OGIB患者預後較好,且再出血風險低,可采取保守治療。膠囊內鏡檢查陰性、有持續顯性出血或需持續輸血治療的OGIB患者,則應當進行再次膠囊內鏡檢查、裝置輔助腸鏡及多排CT小腸造影(CTE)等檢查。

膠囊內鏡檢查最常見的出血病因為血管病變,其次為克羅恩病、間質瘤、小腸惡性腫瘤。小腸血管病包括小腸動靜脈畸形、毛細血管擴張征、靜脈擴張征等。

關鍵字:膠囊內鏡,OGIB,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