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β-珠蛋白基因( AC)n(AT)x Ty多態性分析

作者:陳小姣 整理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10-22

  日前,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的孫順昌、周指明和宋慧文等人共同發表論文,旨在探討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β-珠蛋白基因(AC)n(AT)xTy多態性與其基因突變的相關性。研究指出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結合區的(AC)2 (AT) 7T7、(AC)3 (AT)7T5和(AC)2(AT)8T9單倍型與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存在連鎖不平衡。在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中,攜帶( AC)2( AT)7T7單倍型和(AC)2(AT) 8T5單倍型患者的主要致病突變分別為codon41/42 (-TTCT)和IVS-II-654(C→T)。該文發表在2012 年35卷01期的《中華檢驗醫學雜誌》上。

  選取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89例已知基因突變類型的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和110名中國漢族人群健康對照者。抽取所有個體外周靜脈血,抽提基因組DNA,通過聚合酶鏈反應擴增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結合區序列,經DNA測序確定(AC)n(AT)xTy序列的多態性,分析(AC)n(AT)xTy多態性與其基因突變的關係。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和健康對照者間(AC)n(AT)xTy多態性單倍型頻率的比較,以及同一單倍型患者的不同突變類型發生率間的比較采用x2檢驗。

  在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結合區存在9種(AC)n(AT)xTy多態性序列,分別是(AC)2(AT)7T7、(AC)2 (AT)8T5、(AC)3 (AT)7T5、(AC)2 (AT)9T5、(AC)2 (AT)8T9、(AC)3 (AT)8T5、(AC)2(AT)10T3、(AC)2(AT)7T5和(AC)2(AT) 11T3,其中(AC)2 (AT)7T7和(AC)2(AT)8T5是常見單倍型。輕型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者的(AC)2(AT)7T7、(AC)3 (AT)7T5和(AC)2(AT)8T9單倍型頻率分別為38.8%( 69/178)、11.8%( 21/178)、9.0%( 16/178),顯著高於健康對照組的24.1%(53/220)、5.4%(12/220)、3.2%(7/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966、4.371、6.093,P<0.05);(AC)2 (AT)9T5單倍型頻率為10.1%(18/178),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的33.2%(73/2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29.691,P<0.01);而(AC)2 (AT)8T5單倍型頻率在患者組和健康對照組分別為25.3%(45/178)和29.1%(64/2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 =0.718,P>0.05)。在(AC)2 (AT)7T7單倍型患者中,codon41/42(-TTCT)和IVS-II-654(C→T)的突變率分別為59%( 10/17)和29%(5/1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982,P>0.05);在(AC)2( AT)8T5單倍型患者中,codon41/42(-TTCT)和IVS-Ⅱ-654(C→T)的突變率分別為29%(4/14)和57%(8/1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2.333,P>0.05)。

關鍵字:β地中海貧血,珠蛋白類,遺傳多態現象,突變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