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SCO“取經”之行——記一次難忘的ASCO 年會審稿經曆

作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陳功 來源:腫瘤學論壇 日期:15-06-18

全球最負盛名的癌症學術大會——一年一度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即將開幕,由於ASCO 常常是眾多改變癌症診療臨床實踐的重要研究結果的首發學術舞台,所以其無疑是目前腫瘤領域最受關注的學術會議之一。本屆ASCO 年會將於5月29日~6月2日在美國芝加哥召開,而就在5月13 日,ASCO 官方發布了2015 年年會議程、入選大會交流的論文集及教育集,這也意味著ASCO年會“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那麼,ASCO是如何遴選論文參與會議交流的呢? 筆者有幸受ASCO 邀請擔任2015 年年會“ 學術委員會”(Scientific Pro⁃gram Committee,SPC) 委員,全程參與了“結直腸癌組”的年會審稿工作,感觸和獲益頗多,在此與國內同道分享一些心得,希望有助於國內學者今後在ASCO 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ASCO審稿是如何運作的呢?

科學、客觀、公開、公正的論文審稿係統與流程

2015 年ASCO 年會共收到投稿5943 篇,較2014年的5530 篇增長了約7.5%。那麼,ASCO如何保障在數量如此龐大的投稿論文中遴選出高質量的研究論文進行大會交流?

①成立一個具有廣泛專業認可度的SPC。ASCO的SPC均為1年任期,在每屆年會結束後,該年度SPC解散,ASCO將委任下一屆年會SPC 的主席,然後由主席來負責組建本屆SPC。SPC 根據癌種或專業內容下設相應工作組,每組設組長1名,各組分別邀請5~12位相關領域專家擔任委員進行審稿。

2015 年ASCO 年會的SPC 主席是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著名消化道腫瘤內科醫生艾倫·韋努克(Alan Venook)教授,他是2013 年ASCO 年會最受關注的研究之一——CALGB/SWOG 80405 試驗—— 的主要研究者,也是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結腸癌/直腸癌指南的專家組主席,多次參與NCCN 指南中國版的製定工作。近年來,ASCO的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點也體現在SPC委員組成上,而這可能是筆者今年有幸受邀擔任委員的主要原因。今年SPC設立了22 個工作組,我所在的“結直腸癌組”共有12位委員。其中,美國本土委員9位,國際委員3 位,後者包括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章真教授和筆者本人,以及1位來自德國的專家。

②很有時效性的審稿流程。2015 年ASCO 論文投稿開始於2014 年11 月14 日,於2015 年2 月3 日截止。論文投稿一結束,SPC審稿工作就立即啟動。

各工作組首先召開2次網絡電話會議,進行審稿工作布置、明示標準規範。隨後進入為期1 個月的網絡評審階段,本工作組將收到的全部投稿論文按至少1/2 的比例分發給各位委員評審(注:每位委員至少需要評審一半的投稿論文),每位委員可以要求對所有論文進行評審。各位委員的評分彙總計算平均分即為該投稿論文的評審結果,按分數高低依次排序。網絡評審結束後,於2015 年3 月11 日開始現場評審,並確定會議學術報告的最終議程。這一階段中,所有委員需要到ASCO 總部參加現場會議,按照規定確定大會交流的論文(口頭報告、壁報討論和壁報展示)。口頭報告和壁報討論是大會交流的重中之重,每位委員均須對入選論文提出專業的意見,結合網絡評分、公開討論,最後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確定大會交流論文。2015 年ASCO 會議結直腸癌領域共收到496篇投稿論文,其中口頭報告9篇、壁報討論12篇、壁報展示100篇。

在現場審稿會議的前一天,SPC 會召開由ASCO主席及SPC各工作組組長參與的SPC 特別會議,以確定哪些研究能作為ASCO 全體大會(Plenarysession)的報告—— 這被視為ASCO 最有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部分。

客觀細致的評分標準

ASCO 年會論文交流共分5個等級,根據重要性排序依次為口頭彙報(oral)、壁報討論(posterdiscussion) 、壁報展示(poster)、摘要發表(publi⁃cation)和拒稿(reject)。

論文的質量按5 分法進行評價(最小評分單位0.1)(表)。

有意思的是,SPC規定對於評分為第1類“十分出色”和第6類“不可接受”的論文,評審專家必須給出具體理由,而其他4類可以僅給出分數,這也在相當程度上體現了評審的客觀、公正。

年會學術報告內容的稽查(Audit)機製

為保證年會的學術性,避免被商業等其他因素幹擾,ASCO 專門邀請SPC 委員現場或通過錄像來對會議學術報告進行稽查,主要目的是監察講者、會議交流者是否有違背科學、學術原則的商業推廣行為。

以上這些特點,個人認為很值得國內的學術團隊學習,例如,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舉辦年會時就可以充分借鑒ASCO的這些寶貴經驗。

如何科學地向ASCO投稿?

①要清楚認識所投論文的類別。因為每一類別的論文都是由獨立的委員會進行評審,所以在存在學科交叉時,要選擇較為偏門的類別進行投稿,避開熱門類別,從而提高被選中交流的幾率。例如,一篇關於乳腺癌循環血細胞檢測的研究論文,既可以投“ 乳腺癌”類別,也可以投“腫瘤生物學行為”類別,顯而易見,前者由於投稿論文數量龐大,競爭必然激烈。今年在審稿時我們就發現了一篇關於結腸鏡對比糞便潛血用於結腸癌篩查的研究,當時建議轉投到“癌症預防、遺傳學和流行病學”類別,後來該研究獲得了壁報討論的交流機會,如果放在“結直腸癌”類別,則可能隻是壁報展示。

ASCO 每年都會在投稿開始時公布論文投稿類別(track),2015 年共有22個類別。筆者建議每一位計劃投稿的學者在投稿前認真閱讀該分類,對照自己的研究,靈活選擇投稿類別。

②具有全球普適性的研究更容易被接受。若投稿論文關注的是區域性疾病或治療方法,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例如,今年“結直腸癌”類別有兩項來自日本的輔助化療試驗,病例數均在1000 例以上,但由於涉及的治療方法是替吉奧或UFT(尿嘧啶替加氟),而這兩種藥物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均不是主流治療方法,因此,這兩項研究均隻能進行壁報討論交流。

③若為涉及患者治療的Ⅲ期臨床研究,務必請統計學家好好把關。ASCO明確規定,凡是Ⅲ期臨床研究,審稿時應首先由ASCO 聘請的統計師進行統計學方麵的評分或建議,而一旦得到負麵建議,那就幾乎沒有“翻盤”的機會。今年中國學者在“ 結直腸癌”類別的投稿中至少有兩篇論文因此而受到影響。

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若有日後投稿ASCO交流的計劃,筆者建議先投稿ASCO 的“ 在研臨床研究”(trials in progress,TPS)。ASCO 的臨床研究論文投稿分兩類,常規投稿(regular)和TPS。常規投稿要求研究已經結束或完成主要幹預,並有結果或初步結果;而TPS 則是正在進行的臨床研究,主要是展示方案設計,尚沒有結果。

④若有可能,臨床研究投稿時宜盡量避開“ 大年”而選擇“ 小年”。此處所說的“ 大年”、“ 小年”是指該領域是否有許多萬眾期待的研究將同期發布結果。例如,2013、2014年的ASCO年會上,結直腸癌領域有很多大家“翹首企盼”的研究,包括FIRE-3、CALGB/SWOG 80405 以及其他研究的RAS 數據更新,要在這一時期發布結果的臨床研究就很難博出彩。而反觀2015 年,腸癌領域沒有類似的重頭戲,也沒有突破性進展,所以一些有質量的臨床研究便很容易脫穎而出。

今年腸癌領域唯一一篇被選為口頭報告並入選BOA(Best Of ASCO)的中國研究,是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汪建平教授及其團隊的直腸癌術前治療研究。該研究本身的質量很高,而且投稿的選時也非常好。筆者在此向他們表示誠摯的祝賀。同時,筆者個人認為,在2015年ASCO 胃腸腫瘤(ASCOGI)研討會上我國學者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劍民教授口頭報告的關於術前區域動脈灌注化療預防結直腸癌肝轉移的研究,若投稿到2015 年ASCO 年會,被選為大會口頭報告的幾率也可能很高。

關鍵字:ASCO,論文,審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