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主辦、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承辦的“ 複雜合並症腫瘤患者治療策略研討會暨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於2015年5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由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白春梅教授和陳書長教授主持。
主題演講:免疫治療相關毒性
會議主題演講的內容是有關目前對腫瘤免疫治療相關毒性的認識,美國Maimonides醫學中心Jim Huang教授(注:未能親自參加本次會議)在其報告內容中主要介紹了當前T 細胞抑製信號通路檢查點.(check-point)抑製劑進行免疫治療帶來的相關毒性,涵蓋的藥物包括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抗體ipilimumab、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抗體nivolumab 和pembrolizumab,這些藥物均已被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上市。Huang教授的報告指出,這些藥物所致不良事件多數與自身免疫相關,如皮疹、肝炎、垂體炎、胰腺炎、腎炎、吉蘭-巴雷樣綜合征、重症肌無力以及葡萄膜炎等;ipilimumab可引起10% ~20% 的3~4 級不良事件;PD-1抑製劑相關的毒性反應發生率為5%~20%,pembrolizumab不良事件發生率>5%,nivolumab不良事件發生率>10%(3~4 級不良事件>5%),nivolumab 相關實驗室檢測指標異常發生率>10%(3~4級異常>5%)。同時,Huang教授在其報告中也指出,如果發現早,則這些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都可處理。
複雜合並症腫瘤患者治療策略研討
本次會議主題是“ 關注腫瘤患者合並症,推動個體化治療進程”。來自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的7位醫生秉承“ 嚴謹、求精、勤奮、奉獻”的協和精神對文獻進行了全麵、深入的回顧,結合具體的臨床病例分別介紹了腫瘤合並乙肝、腫瘤合並腎功能不全、腫瘤合並心功能不全、腫瘤合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腫瘤合並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合並心律失常以及腫瘤合並妊娠的治療策略。
在以“ 抗腫瘤治療中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防治”為題的報告中,周教授就HBV 流行病學以及HBV 再激活定義、再激活病程和臨床表現、再激活風險評價、再激活的預防和治療的內容進行了綜述。她指出,乙肝在我國感染率高,在對患者進行抗腫瘤治療前,患者應該接受HBV 表麵抗原(HBsAg)和HBV核心抗體(HBcAb)的檢測。周教授強調,臨床醫生需要明確哪些患者應該接受HBV再激活的預防治療,根據HBV 血清學狀況和免疫抑製程度確定危險分級(如上表),對於低危和極低危的患者,可以密切監測,而對中危至極高危患者則應給予預防治療。預防藥物首選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因為這兩藥的耐藥可能性小、且抗病毒作用強,預防用藥的療程為至少用至化療結束後6個月、CD20 單抗治療結束後12 個月,對於HBsAg 陽性且基線HBVDNA>2000 IU/ml 或者合並肝硬化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長療程,另外對於骨髓移植或髒器移植的患者也可能需要延長療程。對於HBV 再激活的治療目標,周教授認為對於無症狀的HBV再激活旨在防止爆發,而對於爆發起病的HBV 再激活則旨在防止肝衰。在治療選擇方麵,初治患者可以選擇恩替卡韋或替諾福韋,需要注意的是,伴腎功能不全者應避免應用後者;拉米夫定治療過的患者可優選替諾福韋,此類患者恩替卡韋耐藥發生率高。
在總結中,白春梅教授指出,本次會議上所討論的腫瘤合並症是腫瘤科臨床醫生在日常實踐中經常會碰到的情況,臨床醫生在診治腫瘤患者時,不要隻局限於腫瘤本身,而應該拓寬臨床思維,明確患者是否還合並了其他的疾病,並給予相應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