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學免疫治療進展回顧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 曹雪濤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4-21

得益於國際領域的良好交流與合作,我國乳腺癌的診治水平近年來得到了顯著提高。基因組醫學和大數據方麵取得的進步,將會給乳腺癌預防、診斷和治療帶來更多改變。而且很多癌症的診治也在借鑒乳腺癌診治的這些進步和改變,包括分子分型和個體化醫療等。而了解這些年來腫瘤學新技術和新理念的發展,將對大家的臨床工作起到有益的指導作用。

2013年,《科學》(Science)雜誌公布了當年的十大突破性進展,其中腫瘤免疫治療位列第一。各國及各製藥企業在免疫治療領域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投入。這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兩大方麵――抗體類藥物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

近年來,圍繞抗體類免疫抑製藥物開展的研究如火如荼。包括抗細胞毒T淋巴細胞相關抗原4(CTLA-4)ipilimumab於2011年通過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抗程序性細胞死亡(PD)-1抗體治療癌症相關研究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nglJMed2012,366:2443);之後,抗PD-1抗體nivolumab和ipilimumab聯合治療晚期黑色素瘤文章的發表(NEnglJMed2013,369:122)進一步鞏固了抗體藥物治療腫瘤的地位。

而CART目前在腫瘤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於血液係統腫瘤的治療,用於實體瘤的治療還有一定難度。可以說,世紀初樹突狀細胞的臨床應用將免疫治療帶入一個高潮,而近年來以CTLA-4抗體和PD-1抗體為代表的抗體療法和CART為代表的腫瘤過繼性免疫治療使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中的應用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其實,在癌症治療的臨床實踐中,是離不開腫瘤免疫和免疫逃逸機製理論的。這是一個腫瘤與宿主之間重要的“平衡”過程。腫瘤細胞為了生存和轉移,會調動機體的免疫係統的“幫助”。在免疫調節因子的作用下,機體免疫係統的正相調控與負相調控保持良好的免疫平衡狀態對於腫瘤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繼2000年1月在《細胞》(Cell)雜誌上發文描述癌症特征之後,2011年3月,著名科學家羅伯特?溫伯格(RobertWeinberg)和道格拉斯?哈納漢(DouglasHanahan)兩位教授在Cell上再次發文(HallmarksofCancer:TheNextGeneration),對之前總結的6個癌症共同特征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更新[Cell2013,144(5):146]。

2000年,兩位教授發表的文章曾指出,所有癌症均有6個主要的共同特征,從而使正常細胞發生惡變:①自給自足的生長信號(self-sufficiencyingrowthsignals);②對抗生長信號不敏感(insensitivitytoantigrowthsignals);③逃避自己的程序性死亡或凋亡(evadingapoptosis);④無限的複製潛能(limitlessreplicativepotential);⑤保持持續的血管生成(sustainedangiogenesis);⑥組織浸潤和轉移(tissueinvasionandmetastasis)。截止到2011年更新之前,該文章已經被引用了上萬次,成為了Cell雜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足見其影響力。

2011年,這兩位教授通過總結近年來的腫瘤治療熱點和進展,將癌症特征新增4個、擴大為10個。具體包括:①逃避免疫破壞(avoidingimmunedestruction);②促進腫瘤發生的炎症(tumorpromotioninflammation);③細胞能量代謝的異常(deregulatingcellularenergetics);④基因組不穩定和突變(genomeinstabilityandmutation);同時將過去的逃避凋亡(evadingapoptosis)更新為抵製細胞死亡(resistingcelldeath)。這其中涉及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腫瘤微環境。離開組織和微環境的腫瘤研究僅是停留在細胞層麵,而非整個腫瘤層麵。因此,我們應該意識到,腫瘤免疫治療監視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未來繼續不斷探索和研究,並將其更好地應用於臨床。

關鍵字:腫瘤,免疫,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