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輔助化療是有效降低NSCLC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多項研究探討了根治術後輔助化療和靶向治療對Ⅰb~Ⅲa期NSCLC患者的意義。
輔助化療 21世紀以來,8項大規模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被相繼報道,其中陰性和陽性結果參半,除CALGB9633外,其餘3項陰性結果研究均使用了第二代含鉑方案(EP或MVP),提示這類方案不適用於NSCLC輔助化療。
目前,Ⅱ期、Ⅲa期患者能從輔助化療中獲益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輔助化療對於Ⅰb期患者的作用尚存爭議。2010版NCCN指南推薦對高危Ⅰb期(腫瘤>4 cm、低分化、血管或髒層胸膜受侵、淋巴結清掃未達要求、切緣距腫瘤近)的患者行輔助化療。
輔助分子靶向治療 BR19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吉非替尼術後輔助治療並未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的一項研究基於EGFR突變狀態,對比輔助靶向治療和標準輔助化療的療效,證實EGFR-TKI治療可改善突變陽性者的無病生存,提示今後或可基於EGFR突變狀態,進行前瞻性個體化輔助分子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
RADIANT研究評價了厄洛替尼在輔助治療中的作用,但其結果似不能完全回答輔助靶向治療是否優於輔助化療,也難以明確EGFR狀態與靶向治療療效間的關係。ECOG1505研究有可能明確貝伐珠單抗在輔助治療中的作用。國內一項Ⅲ期試驗提示,在非選擇性的中國患者中,NP聯合重組人血管內皮抑製素無生存益處。
啟示 ① Ⅱ~Ⅲ期患者在根治術後需行4個周期含鉑方案化療,目前以順鉑+長春瑞濱輔助化療方案的循證依據力度最強。Ⅰb期患者的術後輔助化療尚缺乏證據。② 探尋新的高效低毒輔助化療方案迫在眉睫,培美曲塞和分子靶向藥物等均是有潛力的備選藥物。③ 目前僅小部分患者能從輔助化療中獲益,大部分屬過度治療,未來的研究重點應放在探尋預測輔助化療療效的分子標誌物上,以實現真正分子基礎上的個體化輔助治療。
報告者:北京腫瘤醫院 王潔
時間:7月23日14:30-14:55
地點:1號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