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可成為某些癌症的生物標記物

作者:曹利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3-27

        對於癌症而言,科學家幾乎耗費他們整個研究生涯來探究細胞的相似性,以期能找到一種能夠治愈多種癌症的簡單療法。要用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回答一個多層麵的問題,無疑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1997年,科學家們認為他們發現了一個有關細胞永生化的關鍵基因——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它是端粒酶中具有催化活性的一個亞單位。細胞永生化聽起來是個不錯的想法,但這實際上就是惡性腫瘤在癌症病人體內生長繁殖的機製。

        90年代末期,對於TERT究竟是不是一個致癌基因這個問題,仍沒有明確的答案。此後,科學家們用了10年的時間去尋找那些能夠激活TERT的突變,但是沒有人能最終發現。2年前,2組研究人員發現TERT根本沒有出現突變的情況。相反,突變是發生在能夠控製基因表達的調節區域。這些突變出現在黑色素瘤和其他很多腦、肝、膀胱惡性腫瘤。“那時候我意識到我們應該用整個實驗室的設備儀器和專業知識來探究這些突變的機製。我們實驗室聯同我們在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茲醫學部校區的合作夥伴們一起追蹤這些突變所產生的影響,這些影響涉及到DNA、上升的RNA水平,上升的蛋白水平以及上升的端粒酶水平。”前沿生物學研究部的主管湯姆·切赫說道。最近他將自己團隊的發現在《科學》雜誌上公布。“通過對23種膀胱癌突變細胞係與無突變細胞係進行對比,我們能夠從中發現這些突變所帶來的影響。”

        在安舒茲,切赫的研究團隊和他的同事們,包括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的主管丹·特奧多雷斯庫,會使用膀胱癌細胞係作為研究對象,因為它們細胞的作用機製能夠廣泛應用於多種不同的癌症當中。膀胱癌是一個不小的威脅。美國國家衛生部層曾指出,僅在2014年,就有多於15,000名死於膀胱癌的患者,另有將近75.000名新增確診膀胱癌病例。膀胱癌的治療亦非易事,包括一些化療與生物細菌性治療的聯合療法,或者采用膀胱切除的手段進行治療。

        這個研究其中一個最有價值的部分是由以下這個合作團隊完成的。該團隊的成員有:研究員阿特·紮格、博士後研究員蘇米特·博拉、研究生李淩和(音譯)和主修專業為生物、生物化學和神經係統科學的本科生娜塔莎·鮑威爾。這個團隊在兩個科羅拉多大學的校區之間來回工作,目的是為了取得安舒茲醫學部校區獨特的膀胱癌細胞係用於進行實驗。切赫的實驗室團隊也對TERT蛋白分子的數量以及細胞內酶活性的細微改變進行了測定。

        使用了以上的方法後,研究團隊在測定細胞內分子層麵的改變這一問題上突破了現有的技術局限。計算機對數據的分析,進一步確證了病人體內的高端粒酶水平能夠推斷該病人所患的膀胱癌是屬於致命性的還是高存活性的。未來的某一天,醫生可能測定癌症患者體內的端粒酶活性,並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來為患者製定詳盡的治療計劃。通過使用這種技術,端粒酶會成為某些癌症的一種生物標記物。切赫希望他的研究能夠讓醫學診斷公司意識到,他們需要發展一種能夠在醫生辦公室內即可簡單進行的測試。

        “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刺激製藥公司去尋找端粒酶抑製劑,以此延緩癌症的發展,並將癌症引入一個可治愈的模式當中。當然我們也想看看,這項研究應用在其他種類的癌症後,是否能夠催生出一個契機,以找出一種簡單的藥物來影響各種不同的癌症。”切赫說道。

原文標題:Research on small cellular changes may lead to big cancer solutions

關鍵字:端粒酶,癌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