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科學主任Ze'ev Ronai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一種叫做RNF5的蛋白決定了乳腺癌對最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paclitaxel)的反應。紫杉醇屬於一類叫做紫杉烷類(Taxanes)的藥物,是通過在細胞內觸動一種應激反應轉而促進RNF5與穀氨酰胺攝取蛋白互作來發揮作用。我們發現這種互作導致了穀氨酰胺載體蛋白降解,使得乳腺癌腫瘤穀氨酰胺供應不足而致敏死亡。”
這些結果在線發表在3月9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誌上。
盡管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許多的腫瘤細胞類型依賴於穀氨酰胺實現生長和生存,但卻不清楚穀氨酰胺攝取的調控機製。新研究結果證實了RNF5在控製穀氨酰胺攝取以及在對抗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結果還表明了,測試腫瘤RNF5和穀氨酰胺載體蛋白例如SLC1A5的水平或可用來鑒別出哪些患者最適合以紫杉烷類為基礎的治療。
Ronai說:“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對紫杉醇治療產生反應。利用500多個乳腺癌患者樣本,我們發現了隻有30%的腫瘤顯示高水平的RNF5和低水平的穀氨酰胺載體蛋白——是對紫杉醇產生反應最佳的狀況。”
論文的共同作者、MD安德森癌症中心係統生物學係主任Gordon Mills說:“了解決定抗癌藥物反應的這些類型的細胞機製和腫瘤特征,可以促成更好的患者分層以及改良治療方法。辨別出並靶向與乳腺癌細胞行為相關的一些關鍵信號通路,有潛力提高治療的效力並降低其毒性。”
Ronai說:“我們也利用這群患者測試了將穀氨酰胺載體蛋白作為預後標記物檢測其水平的預測價值。我們的結果表明,這些蛋白是一種優秀的患者預後標誌物,和當前使用的一些標記物一樣好。”
“我們已開始將穀氨酰胺載體蛋白作為乳腺癌的一種潛在治療靶點來篩查它的抑製劑。”同時Ronai還在其他的腫瘤類型中調查穀氨酰胺控製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