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靜女兒霧霾致瘤的可能性有多高?

作者:曾慶平 來源:科學網 日期:15-03-02

  大家都同意,霧霾絕對不是什麼好東西!它有什麼樣的危害,我想生活在重度霧霾下的中國人最有親身感受,而深受經年霧霾之苦的北京人最有發言權。柴靜身為原央視主持人,第一次以具體的人和事以及詳細的統計數據,在官方媒體上狠狠地“揭了一回傷疤”,其勇氣可嘉,難能可貴,我為她點讚!

  但情感歸情感,科學是科學。柴靜在片頭提及自己的女兒未出生就患上“良性腫瘤”,而她說事的語境就是霧霾。霧霾究竟能不能致癌?對此方舟子和鍾南山早就展開過論戰,鍾南山是呼吸疾病專家,他堅信霧霾能導致肺癌,而方舟子認為鍾南山的觀點是錯誤的,會對大眾產生誤導。

  既然有“良性腫瘤”,也就有“惡性腫瘤”,也就是“癌”,兩者涇渭分明,其分水嶺就是體細胞的關鍵基因突變或關鍵基因修飾。良性腫瘤在基因上很少發生變化,而惡性腫瘤的突變基因數目至少在5個以上,或者基因組出現大規模甲基化。

  因此,若環境汙染物中含有致癌物,它就可能導致基因突變,也可能引發癌變。比如,若汙染物中含有苯並芘,它就非常有可能致癌,但不可能誘發良性腫瘤。柴靜說女兒患上的是良性腫瘤,顯然非霧霾中致癌物所致。

  那麼,霧霾是否能引起體細胞良性增生呢?我認為完全有這個可能!前提是霧霾可以誘發炎症,而且是長期暴露誘發的慢性炎症。比如,早已證明石棉能通過誘發炎症導致腫瘤。因此,隻要霧霾中存在誘發慢性炎症的物質,即使不是致癌物(基因誘變劑),也是有可能出現組織腫塊的。

  良性腫瘤離惡性腫瘤究竟有多遠?這要視它們的起源而定。如果一個人突然暴露在大劑量伽馬射線下,或大量攝入黃曲黴素或其他致癌劑,那麼他有個人一夜之間發生基因突變,並且有可能立即成為一個癌症患者,無需經過良性腫瘤階段。

  另一方麵,如果癌症患者從來沒有接觸過致癌因素,那麼其致癌原因很可能就是慢性炎症,而且他需要經過多年才能從良性腫瘤變成惡性腫瘤。為什麼慢性炎症會形成腫瘤呢?這是因為慢性炎症會激活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紅素氧合酶-1(HO-1),兩者可以分別促進一氧化氮(NO)與一氧化碳(CO)的合成。

  NO與CO的大量持續產生將導致“代謝性缺氧”(不是霧霾引起的呼吸不暢及供氧不足),也就是讓組織器官在有氧條件下,也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這就使得身體不得不竭力再生毛細血管,以便獲得更多的氧氣供應。

  然而,不管再生多少血管,缺氧狀況也得不到改善,倒是細胞可以得到更豐富的營養而長得更快,而且血管也把更多的炎症介質帶過來,從而步入血管再生、組織增殖和淋巴浸潤的惡性循環之中。這就是良性腫瘤的起源。

  如前所述,從良性腫瘤過度到惡性腫瘤,需要有基因的變化,而且一定是關鍵基因的變化,如腫瘤抑製基因失活(導致DNA損傷和基因突變),或者DNA甲基化轉移酶基因失活(引起DNA甲基化模式改變)。還有一種可能,就是NO與超氧陰離子反應生成的過氧亞硝酸根陰離子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使蛋白質發生硝基化失活。

  假如硝基化蛋白質恰好是腫瘤抑製因子(如BRCA1、p53)或者DNA甲基化轉移酶,那麼細胞就會因DNA損傷無法修複而發生基因突變,或者因DNA甲基化使基因無法正常表達,這時組織器官即可從良性增生發展到惡性轉化,癌也就發生了。

  下圖是我畫的一張惡性腫瘤起源示意圖,它不僅勾畫出癌症的起源,也標注了癌症與肥胖、2型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相互關係(嗬嗬,行家一看就能看出門道)。

  總之,柴靜以一位有良知的新聞媒體人的身份關注霧霾的敬業精神值得欽佩,而且她設身處地、親臨其境地舉女兒患癌為例子說明霧霾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是無可指責的。祝願她女兒早日康複,也祝全天下的人民能夠永遠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

關鍵字:霧霾,良性腫瘤,柴靜,DNA甲基化,誘變劑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