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軍:2014年白血病治療突破

作者: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 黃曉軍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5-02-12

2014年白血病治療模式整體進入“ 分層、體係、個性化”的階段。2014年白血病治療技術兩大亮點——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T 細胞(CAR-T)治療技術和單倍型供者淋巴細胞輸注技術。

在談及2014 年白血病領域的總體狀況時,黃教授表示,放眼全球,白血病治療模式整體進入“分層、體係、個性化”的階段。

2014年白血病治療技術的兩大亮點

對於2014年白血病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黃教授重點提到了兩項技術——CAR-T 治療技術和單倍型供者淋巴細胞輸注技術。

CAR-T技術

CAR-T技術的發展由來

在2013年的美國血液病學會(ASH)年會上已有關於CAR-T 的研究報告。今年10 月16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lJ Med 2014,371:1507)上發表了CAR-T技術的臨床研究結果,CAR-T 技術對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療效非常好,30 例接受化療後複發的患者經CAR-T治療達到了90%的緩解率。

CAR-T 技術在國際上是一項新技術,初步表現出非常好的發展趨勢,應受到國內同仁的重視,但是技術上對CAR-T進行簡單模仿不一定有效,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但是否一定在未來能成為很有效的治療方式,仍需要時間來證明。

CAR-T 或將挑戰對免疫治療的理論

白血病免疫治療開展了很多年,效果卻並不佳,存在的問題有以下2個方麵:①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CTL)的腫瘤抗原特異性不強,殺傷真正靶細胞的能力有限,而腫瘤特異性抗原又找不到;②T細胞數量不夠。常規的CTL需要抗原遞呈細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的刺激進行擴增,而CAR-T技術通過基因修飾技術繞開了抗原呈遞環節,直接進入第2信號係統,促使大量T細胞擴增,解決了T細胞數量的問題,但其實沒有完全解決免疫原性的問題。之所以在ALL中取得很好的療效,可能是基於細胞數量大量擴增且ALL的CD19解決了免疫原性的問題,所以對ALL效果特別好,但其他類型白血病很難找到CD19這樣的特異性靶點,所以還不能說該技術可以拓展到其他白血病。

如果將來的研究顯示CAR-T對其他白血病均有效,那麼傳統的免疫學理論將會受到挑戰,原來的免疫學理論假設會被推翻,即腫瘤抗原特異性對於免疫治療不是必要。以上問題要在對該技術充分進行了臨床研究以後才能回答。

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以下簡稱單倍型技術)

單倍型技術的發展由來

移植技術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綜合性技術,其中的單倍型技術是2014年白血病領域的另外一個技術亮點,2014年的ASH 年會有兩個會前會是關於單倍型技術,並且在繼續教育的淋巴細胞回輸專場中也專門講解了單倍型的回輸。

意大利學者於2000年開始挑戰此項技術,但沒有取得強有力的推動,而我們開展的單倍型技術研究成果在2008、2009年左右就開始被大家接受,2013、2014年已被國際同仁廣泛認可。

單倍型技術解決了供者來源問題,同樣也將挑戰傳統的免疫學理論

傳統理論認為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半相合是無法跨越的,如果越過HLA半相合,則後果一定比現有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嚴重得多。但我們的研究發現,不但HLA半相合可以被跨越,而且療效與位點數無關,即不受HLA理論的限製。2014年8月,我們的論文在《血液》(Blood)雜誌發表,並被選為當期的封麵焦點文章(Plenary Paper),該文首先就提到供體的選擇不遵循HLA原理,提示單倍型技術的存在將HLA原理降為次要地位。黃教授稱,若能闡明單倍型技術的機理,則在免疫學理論上將又是一項重大突破。

 

黃曉軍教授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

《臨床腫瘤學論壇》雜誌版權所有,不許可,禁止改編、轉載。

關鍵字:白血病,研究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