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療:都是鴉片戰爭惹的禍?

作者:蠲語 來源:與癌爭鋒 日期:15-02-11

        癌症之所以可怕,最主要在於兩點,第一,要命;第二,痛得要命。癌痛是癌症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癌痛的治療,也是癌症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球公認的癌痛治療原則是三階梯止痛,通俗地說,就是,輕度疼痛時可以用普通的止痛藥,疼痛嚴重時,應當采用阿片類藥物。用於癌痛的阿片類藥物,主要包括嗎啡、羥考酮和芬太尼。阿片類藥物是從罌粟中提取的。阿片的英文是opium,又譯作鴉片。我總覺得,“阿片”這個翻譯是刻意為了回避“鴉片”一詞。仿佛同一個詞,“鴉片”是毒品,而“阿片”是藥物。

        我們從小學習曆史,知道鴉片是毒品,鴉片戰爭是清政府疲弱挨打的引子,是百年前中國噩夢的肇始。因此,鴉片似乎成了國人的禁忌,即便它是藥物,對於癌症患者至關重要。

        2002年,我國嗎啡的醫療消耗量是全球中等消耗量的不到20%。作為一個腫瘤科大夫,我看到的,不是20%這個數字,而是這個數字背後,太多太多病人背負的痛苦。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推行癌痛規範化治療,20餘年來,癌痛治療的現狀發生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在欠發達地區,以及許多醫院的非腫瘤科,醫生和患者對於阿片類藥物仍然存在誤解甚至回避。事實上,阿片類藥物是癌痛治療藥物中療效可靠且最為安全的,而在醫生指導下規律用藥,阿片類藥物的成癮性隻有萬分之二到三,完全不必要擔心。阿片類藥物目前已經有相當成熟的口服製劑(藥片),對於不能進食的病人,目前也已經開發出皮膚貼劑。通過規律口服或者外貼,就可以方便持久地控製疼痛。

        因此,作為病人,不要害怕阿片類藥物,它們能有效緩解痛苦;作為病人的親人和朋友,不要抵觸阿片類藥物,它們很安全;作為非腫瘤科的醫生,不要總是處方非甾體類抗炎藥,它們療效有限,副作用也更大。

        所以,阿片類藥物不是毒品,合理使用,善莫大焉。

關鍵字:癌症,疼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