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解讀

作者: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甲狀腺頸部腫瘤科 高明 鄭向前 魏鬆鋒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2-07-05


 《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解讀

  由中國抗癌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甲狀腺癌學組編寫的《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已於2011年正式發布。回想起來,本指南從構思到開始著手撰寫,再到與國內同行專家磋商及修訂,到最終在《中國實用外科雜誌》上發表,已曆經了近兩年的時間。這期間既有躊躇,又有爭論,既有支持和擁護,又有困難和阻礙。但無論是褒是貶,是推是攔,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在甲狀腺癌診治規範方麵的不足及欠缺,同時也顯示出國內同行對我國甲狀腺癌診治事業的高度重視及不懈努力。

  因此,我們認為,適時地推出國人自己的甲狀腺癌診治指南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當初製定該指南的宗旨也是以此作為先導,聽取廣大同行的意見,並不斷完善,以利於將來《指南》的定期修訂,從而不辱我們的共同使命。我們也相信,該指南的發表對促進我國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診治水平,規範其治療原則和方法都有重大的意義。

  編寫說明

《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解讀

  《指南》成員名單:高明、吳毅、陳建超、葛正津、李樹業、徐震綱、李曉明、高力、王可敬、趙代偉

  背景

  近年來DTC的發病率不斷攀升,臨床診治例數不斷增加,客觀上需要更為規範的診治流程和診療指南,以減少在不同級別、不同地區的醫院中可能出現的治療不足、不規範以及過度治療的現象,而這一需求在國內表現得更為明顯。

  有關甲狀腺癌診治曆來爭論頗多,其中既有DTC特殊臨床生物學特性因素,又有不同學科和地域對其理解存在差異的影響。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科學編寫指南並加以規範的難度雖大,但始終備受關注。由於我國缺乏關於DTC的多中心、大規模臨床回顧性研究資料,更沒有大規模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我們選擇的《指南》專家組由涵蓋華北、華南、華東、華西地區10餘家腫瘤專科醫院和綜合性醫院的專家組成。《指南》於2010年“第4屆全國甲狀腺腫瘤大會”前起草,經多次修改並反複討論而成。《指南》參考了國際上較權威的甲狀腺癌相關指南,同時還注意結合了我國國情。

  2011版中國《指南》的格式效仿《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甲狀腺癌臨床實踐指南》,對於患者的術前評估、治療、隨訪以及複發處理等方麵采用流程圖的形式,簡潔明了並容易執行。《指南》內容結合2009版美國甲狀腺學會(ATA)《甲狀腺結節及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診治指南》、2010版《NCCN甲狀腺惡性腫瘤臨床實踐指南》及歐洲部分甲狀腺學會的診治規範,還結合了我國甲狀腺癌研究現狀及諸多國內專家的意見。

  編寫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內甲狀腺癌的基礎、臨床研究仍麵臨很多問題,與國外的指南有較大差異。例如,我國細針抽吸(FNA)活檢尚未得到普及,且缺乏統一標準和規範,使得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不能主要依據FNA結果製訂治療方案,多數時候隻能通過術前超聲診斷結合術中冰凍病理結果進行診斷,製訂相應治療策略。同時,隨著甲狀腺癌檢出率和發病率的不斷提高,患者越來越多,各級醫院都在進行相關手術和治療,但缺乏統一的診治規範,造成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多樣,術後管理不規範,因而影響到治療效果並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因此,編寫委員會通過結合我國國情和現狀,製定出自己的指南,力求使國內甲狀腺癌診治有統一標準,從而使患者能得到更合理、規範、有效的治療。

  中國特色

  背景

  我們之所以要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指南》,首先是因為經多年來國內同仁的不懈努力,DTC診治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資料和較多的臨床經驗,但診療中的很多關於專業爭論和規範統一等難題仍伴隨著專業的發展而現實存在。其次,由於我國國情所限,加之國內外治療甲狀腺癌的團隊及理念的區別,迫使我們要充分考慮和結合國內現狀,恰當合理地製定診療路徑、規範提高診療水平,同時強調個體化治療原則並突出多學科合作的特色診療方向。

  該指南的自身特色有別於其他指南,舉例如下。

  甲狀腺結節檢查

  由於國情、醫院及技術限製等因素,國內在對甲狀腺結節的檢查中未能將國外開展比較廣泛的FNA活檢作為首選,而是將超聲作為首選。這是由於超聲檢查開展相對普遍,技術比較成熟,且具有準確率高、特異性強等特點,在部分大型專科醫院,其對於甲狀腺癌診斷的準確率可達到90%以上。而且由於超聲對甲狀腺腫瘤的定性、定量、定位診斷均有獨到的優勢,在國內已經成為鑒別良性與惡性甲狀腺結節的主要手段。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在FNA技術的發展上仍需更多努力。同時在超聲引導下的甲狀腺結節FNA和其他穿刺病理活檢技術由於具有取材成功率高、獲得組織量多及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的優勢,有助於更好地診斷甲狀腺癌。該技術臨床實用價值高,將成為今後的重要發展方向。

  甲狀腺切除

  在原發灶的處理方麵,ATA、NCCN等專業學術組織的指南認為,除了對於腫瘤小於1 cm且無危險因素者可以采用腺葉切除之外,其他情況下均行全甲狀腺切除或近全甲狀腺切除術。

  而在我國,對甲狀腺腫瘤的治療可見於腫瘤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的普外科及耳鼻咽喉科,由於缺乏嚴格、規範的專科培訓,甲狀腺外科醫師的技術參差不齊,加之經濟因素和醫療環境的影響,我們對於甲狀腺全切指征的製定相對更嚴格,尤其是對於青少年患者。例如,術中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功能保留技術差,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術後並發症,而這將在極大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建議,應當慎重采用甲狀腺全切。

  淋巴結處理

  對於淋巴結的處理,國外指南建議對於T1/T2期患者,若術前考慮頸淋巴結為陰性,可不行淋巴結清除術。

  而我們認為,由於在行甲狀腺腺葉或全甲狀腺切除術期間需暴露喉返神經,因此《指南》建議一期行中央區淋巴結清除術,不僅能發現隱匿的轉移淋巴結,而且能夠減少術後因淋巴結轉移行二次手術而造成甲狀旁腺及喉返神經損傷的幾率,減小患者痛苦和減少住院費用。當然,此種處理仍應建立在有較好的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保留技術的基礎上。

  雖然我們率先製定了中國版《指南》,但其亦有拋磚引玉的作用,目的是呼籲國內同仁為推動我國甲狀腺癌診療事業發展不懈努力。由於目前我國甲狀腺癌診療的不規範、不統一及地域和專業的差異,即使製定了相應的診治指南並定期更新,在應用上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建立有效的專業培訓,提高基層醫院對甲狀腺癌的診斷及規範處理水平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的重要課題。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會參考最新的國內外文獻,並積極籌備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以循證醫學為依據,與時俱進,不斷完善,使我國《指南》更加科學、合理、實用。

關鍵字:甲狀腺癌,FNA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