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治療,又稱“生物導彈”,正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腫瘤治療當中,逐漸成為腫瘤治療的主流方式,那麼分子靶向治療對於腫瘤患者究竟有哪些好處呢?日前,醫學論壇網特別邀請了天津市腫瘤醫院李凱教授做客《專家訪談錄》,共同探討腫瘤靶向治療的相關問題。
靶向治療源自腫瘤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思索
在上個世紀,腫瘤治療界的主要觀念是尋找和破壞,即找到腫瘤然後用細胞毒藥物去攻擊它,希望將其清除得越徹底越好。但是腫瘤很複雜,腫瘤細胞在長期的治療壓製之下會發生突變從而產生耐藥性,很難徹底清除掉。而上世紀的治療觀念就是不斷地加大藥量,不斷地延長治療時間。這種治療方式逐漸陷入了一個怪圈:我們去打擊腫瘤,之後腫瘤會明顯縮小,大部分被殺傷了,但剩下的是腫瘤的精銳部隊,殘餘的腫瘤會產生耐藥性,接著瘋狂地反彈;此時如果我們繼續治療或加大治療力度,就出現打擊→縮小→反彈的惡性循環,這樣幾番拉鋸之後,人體就會吃不消了,最後往往事與願違,不但沒有徹底治愈腫瘤,反而破壞了微妙的三角平衡,摧殘了人體的免疫功能,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時間。類似情況反複發生,這引起了醫生對腫瘤治療的痛苦思考:這個思路可能不完全正確,或者說根本就不正確。
靶向和控製代替尋找和破壞
到了本世紀,人們沿著這個思路去尋找新的治療方法,希望讓腫瘤靜止下來,不產生耐藥性。因此,新世紀中,人們改變了治療觀念,由尋找和破壞轉變為靶向和控製。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我們可以在腫瘤表麵找到特異性靶點,就像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樣,使藥物特異性結合到相應的靶點上,從而延緩它的生長速度,而不是將其徹底清除掉。這樣就使腫瘤從快生長轉為慢生長,從瘋狂增值狀態轉入半休眠甚至完全休眠的狀態。這種方法雖然沒有徹底清除腫瘤,卻帶來了兩個非常顯著的好處:第一,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第二,減少了對患者免疫係的摧殘。總之,靶向治療使腫瘤患者活得更長,活得更好,達到更高生活質量的帶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