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論壇肉訊 (駐地記者孫國根)1500多例胰腺癌患者經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劉魯明、陳震、孟誌強等,突破中醫理論目前胰腺癌“脾虛氣滯”病機傳統認識,應用全新的“清熱化濕法為主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後,患者生存期明顯提高。第三方成果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成果內容居國際領先,近日該成果獲獲國家發明專利,並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最高獎臨床及應用一等獎,已在8家三級醫院推廣應用。
該研究總結了十餘年研究成果,在繼承全國名中醫於爾辛教授治療惡性腫瘤學術思想的基礎上,通過臨床流行病學調查、文獻研究和長期臨床實踐,創新性地提出以“濕熱蘊結”為胰腺癌的核心病機理論假說,確立“清熱化濕”為胰腺癌治療主要法則,最終根據該法則創立了一種以“清胰化積方”為主的胰腺癌綜合治療方案,1500多例患者的臨床研究表明,以“清胰化積方”為主治療胰腺癌,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存期,為該病機假說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研究還發現,Ski(癌基因)高表達的人胰腺癌治療效果較好,此表明該成果還可用於篩選“清胰化積方”的適用人群。
據劉魯明教授介紹,胰腺癌惡性程度高,預後極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上海市數據顯示,1972年至1999三十年間胰腺癌發病率增加了72 %,並以每年2%速率遞增。盡管現代醫學技術飛速發展使許多患者治療受益,但胰腺癌整體生存卻未見明顯提高。目前采用吉西他濱作為晚期胰腺癌治療一線化療用藥,治後中位生存僅5.65月;厄洛替尼是美國FDA批準目前唯一用於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也僅使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延長了2周。
1997年秋季,劉魯明應邀參加一位59歲女性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療會診,該患者因手術後無法切除而關腹,病理確診為低分化腺癌,已腹腔內播散。術後一月患者仍腰背疼痛不止,每晚僅睡覺3~4小時,預後不佳。劉魯明根據中醫辨證論治采用清胰化積法則處方治療7天後,患者竟然明顯好轉。由於患者病情穩定,沒有給予放療、化療等抗癌療法,僅采用清熱化積中藥連續用藥為主。此後,患者一直病情穩定,生活質量良好。盡管晚期胰腺癌預後凶險,一般3個月左右死亡,而該患者治療一年後病情穩定,CT掃描檢查胰腺腫瘤病灶穩定。由於經驗不足該患者一直沒有變方,繼續原法則治療,目前該患者仍然存活良好,已生存15年。由此引出了上述一係列中醫臨床和實驗研究。
2001年,劉魯明等將56例胰腺癌患者分為“化療加清胰化積中藥組”與“單純化療組”,治療結果顯示:中藥化療組治後治後1年生存率55.37%;2年生存率34.61%;3年生存率25.96%;中位生存期16.3月;而化療組治後1年生存率21.95%,2年生存率7.31%,3年生存率為0%;中位生存期7.5月;兩組差異顯著。進一步分析發現,中藥化療組腫瘤縮小以及主症好轉情況均明顯優於化療組,此表明單純結合中藥治療組療效明顯優於中藥加化療組。
2003年,劉魯明等又對胰腺癌伴肝轉移的31例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發現采用胰腺三維適形放療和肝動脈灌注化療結合清胰化積中藥的16例病人,臨床受益率為58.3%,客觀有效率為25%,半年、1年生存率分別為66.7%、38.1%,中位生存期11.6個月,最長生存病例已達60月,目前仍然生存良好。
2004年,劉魯明等又比較了以清胰化積為主中藥及化療分別治療60例IV期胰腺癌的臨床療效,中藥組1年生存率(34.37%)及中位生存期(6.07月)明顯優於化療組(11.25%、4.17月),不良反應也較輕。
2006年3月,劉魯明等對2002年6月~2005年12月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收治的134例獲得病理確診胰腺癌患者進行了隨訪,結果提示:134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17.5%,2年生存率8.7%,3年生存率7.2%,中位生存期為5.7個月。清胰化積方組1年生存率25.0%,3年生存率14.1%,5年生存率8.4%,中位生存期為7.6個月;而對照組70例以非清胰化積方中藥治療的患者半年生存率為35.7%,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2.9%,無5年生存,中位生存期4.2月,兩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至今仍有8例患者仍然長期帶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