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開大刀 不掛T管 四個小孔解決問題

作者: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12-05-14

  膽囊結石合並膽總管結石是結石病中較常見的一種,會引起許多危害如心律失常、感染性休克、肝膿腫、膽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和肝腎綜合症等。結石還可導致膽囊壞疽或穿孔,引起腹膜炎危及生命。傳統的膽總管結石手術治療方法,常常需要開膛破肚,掛T管進行引流。日前,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成功對多名膽囊結石合並膽總管結石病人開展了腹腔鏡下的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一期縫合術,這項新技術不僅效果良好,並且能夠免去掛T管對患者的困擾。

  整日工作忙 酒局把身傷--腹痛原是結石作祟

  50歲出頭的趙先生是一家企業的老總,平日裏工作忙、應酬多,久而久之就落下了病根。八年前,趙先生在體檢中查出膽囊內有多個結石。結石雖然長在那裏,但卻不痛不癢,趙先生也就沒放在心上。與結石“和平共處”了整整八年,趙先生始終沒去醫院。初春的一天,趙先生在飯局上多喝了幾杯,回到家剛躺上床,上腹部立刻傳來一陣難以言狀的劇痛,隨即又發起了高燒。趙先生的第一反應是晚上的酒局吃壞了肚子,於是趕緊服用了達喜和氟呱酸。可是藥片下肚,疼痛非但沒有絲毫減輕,甚至還有了加重的趨勢。自知不妙的趙先生這才喚醒了早已熟睡的妻子,趕往上海第十人民醫院掛急診。

  急診科醫生詢問完病情,立即安排趙先生做了B超和CT檢查。結果顯示,折磨了趙先生一整夜的是急性膽絞痛,膽總管裏還有兩顆黃豆大小的結石。趙先生隨即被收十院肝膽胰外科收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趙先生的腹痛症狀終於有所減輕,但卻又出現了尿色深黃、眼睛和皮膚發黃的症狀。

  開腹創傷大 引流惹人愁--傳統方案弊端多多

  針對趙先生的新症狀,主管大夫安排他進行了更深入的檢查:磁共振檢查明確提示趙先生膽囊內有多顆結石,膽總管內亦有兩顆直徑約0.6cm的結石,膽總管明顯擴張,同時膽囊炎症偏重;血常規中白細胞明顯升高,肝功能黃疸指數也明顯升高。結合症狀和檢查結果,膽囊結石、膽總管結石診斷十分明確,必須盡早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會進一步損害肝髒,甚至引發更嚴重的重症膽管炎。

  既然已經確定要做手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敲定手術方案。傳統的開腹手術可謂直截了當:切除膽囊,再切開膽總管取出膽總管結石。這種手術方式雖然效果確切,但開腹手術創傷大、恢複慢、住院時間長,更重要的是手術後膽道需要留置一根T形的引流管做引流。引流期間,整日帶著這根引流管不但不方便,連洗澡都不能洗。

  雙鏡聯合治療是時下開展較多的另一個手術方案。所謂雙鏡聯合,是先采用類同胃鏡的十二指腸鏡,經過口、胃到十二指腸,找到膽總管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切開開口,再用專門的器械取出結石。取出膽總管結石後,再用腹腔鏡打三個洞切除膽囊。這一方法雖然創傷要比開腹手術小得多,但會影響膽總管在十二指腸上開口的結構,手術後可能會有腸液反流至膽道,引起發熱、腹痛,還可能在膽總管裏再次長出結石。

  小孔先取石 膽管再縫合--新型技術優勢明顯

  開膛破肚效果固然好,但是帶著引流管麻煩多多;雙鏡聯合雖然創傷小,但是可能造成其他後遺症。好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還有一個絕招:腹腔鏡下膽囊切除

  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一期縫合術。采用這一手術方式,首先在腹腔鏡下切除膽囊,然後切開膽總管,從切口進入膽道鏡檢查膽管內情況,同時取出膽總管結石,最後直接縫合膽總管切口。手術中如果膽囊管較粗,也可以經膽囊管取出膽總管結石。作為一項有較高技術含量的新技術,這一手術在所有治療方案中創傷最小、恢複最快,術後也不需要T形管這樣的勞什子。

  與家人商議後,趙先生決定接受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一期縫合術。手術當天,醫生在趙先生的肚子上打開了四個小孔。首先切除膽囊後,由於膽囊管增粗不明顯,膽道鏡無法通過膽囊管,隨即又進行了膽總管切開膽道鏡探查取石。整個手術的過程十分順利,那兩枚藏在膽總管中,把趙先生折騰得痛不欲生的結石也被先後取出。微創手術恢複快的優勢也很快顯現出來,術後六個小時,趙先生就能自己進食和入廁了。在病房裏經過三天的修養,趙先生又變回了那個精明強幹的企業老總,徹底擺脫了病痛。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肝膽胰外科以宋振順、周波、張逖等專家領銜的團隊,腹腔鏡操作技術嫻熟,已選擇性地對多名患者開展了此項技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加膽總管切開取石、膽總管一期縫合術,其中最高年齡為一名86歲女性患者,術後均取得滿意效果。此項新技術不但減輕了患者痛苦,創傷小,術後恢複快,而且住院時間縮短,住院費用也大大降低,同時解決了T形管引流帶來的不便與痛苦,也避免了膽管下端切開取石遠期膽道反流的問題,使患者真正受益,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地認同和好評。 

關鍵字:腹痛,結石,囊腫,膽管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