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介入治療致心律失常一例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臨床醫院 吳炳祥 高延慶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06-07

  2010CIT的病例討論內容較往屆更加豐富,包括了冠脈介入治療“精選”並發症專場、與TCT大師麵對麵及東西方專家交流等。其中,結構性心髒病介入治療並發症、經橈動脈入路(TRI)冠脈介入治療技術的臨床應用,以及心髒瓣膜置換術後瓣周漏診治的病例受到與會者關注。

病情簡介

  患者男性,48歲,因房間隔缺損(ASD)30餘年,胸悶氣短半月入院。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80次/分,律齊。心髒彩超示靜脈竇型房間隔缺損,缺損直徑約為14 mm。 

  醫生向家屬交代封堵治療成功的可能性較小,但家屬仍要求進行該治療。臨床醫生反複嚐試後未成功。術中患者出現心房撲動(房撲),臨時靜推足量胺碘酮後未轉複。 

  回病房後,患者心電圖示心房顫動(房顫),心律平600 mg頓服,3小時後心律轉為竇性。 

  第2天患者訴心悸,心電圖示房顫。每隔1小時口服胺碘酮200 mg,共計服藥6次後心律轉為竇性。隨訪1周患者心電圖無異常,出院擇期接受外科手術治療。 

心律失常原因探討

  國外報道證實,隨著年齡增長,房顫、房撲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明顯升高,這可能與心功能不全有關。ASD患者,由於左心房血液分流至右心房,使進入左心室的血流量減少,整個左心腔的血流量減少,因而左心係統發育差。一旦ASD封堵成功後,左心房至右心房的分流被阻斷,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容量較封堵前增加,導致左心房壓力增加, 左心前負荷增加。如果封堵前發育較差的左心房和左心室心肌不能適應左心前負荷增加的變化,則導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不全。 

  此外,封堵器在未被內皮完全覆蓋前,與周圍心肌運動可能不一致,心肌局部摩擦引起的炎症及水腫可導致心房異位興奮灶和異常折返的產生,從而導致快速房性心律失常。對於術後新發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一般抗心律失常藥物均可予以糾正,少數患者可通過射頻消融治愈。 

  竇性心動過緩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發病原因為:①術中刺激、牽拉迷走神經,②ASD與房室結的解剖位置毗鄰,③房室傳導阻滯的發生與封堵器大小密切相關。 

點評

  與外科手術治療者相比,接受介入治療的ASD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降低。據報道,外科手術後心律失常發生率約為60%,且以快速性心律失常為主。國內研究顯示,ASD介入治療術後心律失常發生率為外科手術的1/3,但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發生率較高。對於ASD介入治療後的心律失常,通過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多可治愈。延遲治療的心律失常將難以被糾正,可導致患者預後不良。

關鍵字:CIT,ASD,介入治療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