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三維MRI 掃描示骨腫瘤
骨與軟組織腫瘤在臨床上是少見病種,但其發生於主導人體運動功能的肌肉骨骼係統,嚴重危害患者的健康狀況,並可危及生命。我國長期從事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的臨床醫生,在2011 年的全國骨科年會(COA)、CSCO 學術會議及在北京舉辦的第16 屆國際保肢大會(ISOLS)的學術舞台上,突出展示了我國骨腫瘤專業的進展。
骨肉瘤臨床規範診斷與治療相關共識出台
骨肉瘤是骨腫瘤專業的主要病種,其診治水平代表了各個骨與軟組織腫瘤中心的臨床治療水平。骨肉瘤的診治一直受到老一輩專家孫燕院士的關注和指導,在他的倡導下,CSCO 設立了骨肉瘤專家委員會,並連續三年在學術會議期間設立骨肉瘤專場,討論其相關診療規範。
繼2008年組織十七家中心討論骨肉瘤診治的相關共識後,CSCO骨肉瘤專家委員會分別於2009年、2010年推出了《經典型骨肉瘤診治路徑》,並在全國範圍內的骨肉瘤化療學習班和學術會議中征求意見,對其進行了修改。
2011年,該委員會再次提出了《骨肉瘤肺轉移診治路徑和隨訪規範》,重點討論了骨腫瘤科、腫瘤內科、胸外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的多學科協作,圍繞骨肉瘤轉移的影像診斷、一線化療和二線化療原則及胸外科治療的時機與意義,進行了詳細的討論,為我國最終推出骨肉瘤診治指南做了基礎性工作。
惡性腫瘤的保肢治療已成治療趨勢
國際保肢大會(ISOLS)自1981 年在美國召開首屆大會,每兩年一屆,主要討論骨腫瘤保留肢體的外科技術,製定並實踐骨與肌肉組織係統腫瘤外科分期係統下各種保肢技術,製定骨與肌肉係統腫瘤外科治療後功能評定係統,比較各種保肢技術的功能恢複水平,同時關注腫瘤治療後長期隨訪中腫瘤學的評價。
1997 年,我院首次在國際保肢大會上報道了“骨肉瘤診治的長期隨訪結果”。自此,國際保肢大會成為中國各診療中心參加骨腫瘤專業國際會議的必選會議。經過十餘年的學術交流,我國骨腫瘤專業不論是病例數量、診斷水平的提高,還是外科治療手段的進步,都受到世界的注目和認可。今年,第16 屆會議在北京成功召開。此次盛會是骨腫瘤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設立了骨肉瘤、假體進展、兒童保肢、生物重建、脊柱骨盆腫瘤、良性侵襲性腫瘤、軟組織肉瘤、導航技術應用等專題,來自全世界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骨與軟組織腫瘤醫師參加了此次大會。與會代表就不同的專題進行了學術演講,涵蓋了骨與軟組織腫瘤治療的各個領域。
保肢治療仍是目前骨與軟組織腫瘤研究領域的熱點。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骨腫瘤的保肢治療首先需要達到安全的外科邊界以降低局部複發率,而功能重建是建立在安全外科邊界的基礎之上的。在重建方麵,在當前人工關節並發症發病率高的年代,有的醫生已經嚐試將機械性重建轉化為生物重建。不過,是否生物重建能減少鬆動等並發症,還需進一步觀察其長期療效。
脊柱腫瘤全椎體切除實踐中再認識
隨著脊柱外科技術的進步,脊柱腫瘤日漸受到骨腫瘤專業醫生和脊柱專業醫生的重視,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這在2011年COA的骨腫瘤專場也可見一斑,脊柱腫瘤的內容占據了兩天會程的四分之一。其中,全椎體切除術技術備受矚目,這項技術源於日本的Tomita教授,近年來在我國廣泛用於各種脊柱腫瘤的切除,該技術已被不斷發揚光大,用於脊柱腫瘤的切除和重建。
會議中,有學者指出,隨著脊柱腫瘤的手術切除技術取得長足進步,全脊椎切除為越來越多的醫生所掌握。但總體而言,脊柱腫瘤治療領域尚未解決的問題仍然較多,大家在全脊椎切除術指征的把握以及脊柱腫瘤徹底性切除理念的認識方麵依然存在分歧,脊柱腫瘤的總體療效尚存在較大需要提升的空間。與全身其他係統的腫瘤一樣,脊柱腫瘤的最根本性治療或預防恐怕要依賴於基礎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這絕非外科手術方法所能完全成就的。然而,外科手術又確實是現階段治愈脊柱腫瘤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能否經手術徹底清除腫瘤病變往往直接關係到患者的預後。鑒於此種情況,大力研究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技術顯然具有重要意義。全椎體切除術是一種並發症很高的手術,需要術者掌握好適應證,不可盲目推廣。
骨盆腫瘤的外科治療由簡單置換轉向重視生物重建
骨盆腫瘤的外科治療一直是骨腫瘤專業的研究熱點。在今年COA的討論中,惡性骨盆腫瘤解剖結構複雜,自然屏障缺乏,切除和重建的難度很大;安全的外科切除邊界是降低骨盆腫瘤複發率的關鍵,任何重建均需在安全切除後進行,已成為絕大多數與會者的共識。
在關注骨盆腫瘤切除的同時,有學者更關注於骨盆重建的生物力學問題和各種技術手段的生物重建問題,而不是簡單的腫瘤切除後的機械重建。
軟組織肉瘤診治規範初步聚集成共識
軟組織腫瘤患者在我國更多地被收治於綜合醫院的普外科、骨科和腫瘤醫院外科。目前大家對於軟組織腫瘤的生物學行為沒有統一的認識,這樣會導致臨床醫生診斷手段的隨意性,術前沒有客觀的局部和全身影像學檢查,如增強CT和磁共振成像(MRI),往往僅憑局部B超就匆忙手術,更別提術前組織學病理診斷了。一旦術後被診斷為惡性腫瘤,同樣存在是否擴大切除、是否放療、是否化療以及不同病理專家診斷不一的臨床治療難題。
今年《中華外科雜誌》組織了有關肢體軟組織腫瘤診療專題,參編學者從軟組織腫瘤的影像學診斷和組織學診斷,局部範圍診斷和全身遠隔部位診斷,術前是否化療和放療,外科切除邊界的設計以及術後綜合治療策略進行了充分討論,更進一步介紹了非規範治療後的處理策略。
在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治療方麵,由於組織病理學種類繁多,影響患者預後的因素龐雜,其診療規範需要更多專家的積極參與製定,通過臨床病例的總結,提供循證醫學的證據,凝聚共識。
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有助於腫瘤外科切除邊界的設計精確實現
近年來,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在骨科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骨腫瘤外科治療的成功,關鍵在於腫瘤外科切除範圍的準確。切除範圍過大者的腫瘤局部複發率雖然下降,但也給其肢體功能的重建造成困難。反之,切除範圍過小的話,雖然患者肢體功能得以保留,但局部複發可造成外科治療失敗。更重要的是,術前依據肌肉骨骼係統腫瘤外科分期製訂了外科切除範圍,但在手術過程中,並不能直觀地實施計劃。而計算機輔助導航技術則使外科醫生完善術前計劃,術中可以在三維影像導航指引的直視下,更精確地切除腫瘤,從而達到滿意的外科邊界,實現術前計劃,對於解剖結構複雜的部位尤其有利。
國內已經有骨腫瘤治療中心於2007年底引進導航技術進行複雜解剖部位腫瘤的精確切除,在今年北京舉辦的亞太計算機導航大會(CAOS)和COA 總結了應用導航技術進行髖臼周圍腫瘤切除與重建、骶骨腫瘤切除、肢體腫瘤保留關節以及骨樣骨瘤微創治療的經驗。
骨巨細胞瘤的外科治療觀念的變遷:手術方式由大趨小
近年來,骨巨細胞瘤的治療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有學者報告了621例肢體骨巨細胞瘤的治療經驗,接受擴大刮除者的局部複發率為8.6% ,遠低於單純刮除的56.1%,對於複發的骨巨細胞瘤行擴大刮除術後的局部複發率為6.7%,接受擴大刮除患者的MSTS評分為92.6%。這項大宗的研究表明,對骨巨細胞瘤進行擴大刮除術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功能良好。這也引發了我們對骨巨細胞瘤外科治療觀念的思考:20年前,由於病灶的單純刮除,局部複發率高達50%左右,在采取邊緣大塊切除後,局部複發率有效降低,但長期隨訪顯示患者肢體功能明顯下降,而近年來推出的病灶擴大刮除術觀念,得到了臨床循證醫學的支持,因此臨床上大家對於骨巨細胞瘤的外科治療手術方式出現由大趨小的變化。
結語
一年來,我們可以看到骨腫瘤治療在不斷取得進步,但在腫瘤學控製方麵並未有顯著突破,骨腫瘤歸根到底仍是一門腫瘤學科。現在不是炫技的年代,我們仍需不斷倡導骨腫瘤的規範化治療,強調腫瘤控製優先於功能重建的觀點,改善患者預後。第16屆國際保肢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多位中國專家進行了學術發言,更多的中國醫生能參加大會,近距離聆聽世界最頂級骨腫瘤專家的演講,開闊了視野,啟發了思維,這必將促進中國骨腫瘤事業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