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美國《時代》周刊盤點2011年醫學十大突破,其中,10月發表於《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的兩項研究顯示細菌與結腸癌之間存在神秘關聯。一種名為“梭杆菌”的細菌平常很少出現在正常的人體腸道內,當科學家們將健康的結腸組織與癌變組織進行對比時注意到:這種細菌明顯地集中並活躍於癌變組織中,在一部分樣本中,這種差異甚至達到了上百倍。於是,人們首次開始思考:腸道菌群的變化是人類疾病的誘因還是結局?
■ 研究介紹
結直腸腫瘤的微環境是一個複雜的體係,包括基因組改變了的癌細胞、非腫瘤細胞以及很多不同的微生物。
美國學者邁耶森(Meyerson)等對9對腫瘤/正常對照的結腸癌菌群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梭杆菌序列非常豐富,該結果經過對95對腫瘤/正常對照進行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PCR)和16S rDNA測序得以證實。研究者還通過熒光原位雜交(FISH)在結直腸腫瘤內看見梭杆菌。
加拿大學者霍爾特(Holt)等的研究納入了99例結腸癌樣本,通過定量PCR分析對比腫瘤組織和相鄰正常組織中具核梭杆菌片段的富集程度,觀察到的結果與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
具核梭杆菌通常被當作口腔致病菌,結直腸癌組織中梭杆菌明顯的過高表達令研究人員感到吃驚。結直腸癌中梭杆菌的富集,可能提示這些微生物有助於腫瘤的發生,也有可能梭杆菌隻是積聚在腫瘤的微環境中,並不參腫瘤的發展。結直腸癌菌群裏的特定細菌菌群的改變,可能為將來的預防、診斷、治療和預後策略提供依據。如果具核梭杆菌感染同早期癌變相關的話,可能為疫苗和抗微生物治療提供合適的靶點,更進一步研究梭杆菌相關的生物標記,可用於監測結直腸癌的出現或風險。
邁耶森博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是在動物模型上探討梭杆菌誘發了結腸癌還是促進了結腸癌的產生,進而確定梭杆菌的出現是結腸癌的原因、結果,亦或兩者都是。
■ UEGW相關報告
2011年10月,在第19屆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上,法國學者報告首次發現結腸癌可能與腸道細菌的顯著改變相關,該研究成為UEGW主席特別推薦的研究之一。
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菌群成分與健康人顯著不同,當這些細菌被轉入健康小鼠時,可能刺激小腸細胞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加在化學致癌物作用下的結腸癌前病變,提示結直腸癌患者的菌群可促進結直腸癌的發生。
該研究為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致癌因素的存在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提示腸道菌群異常是結直腸癌發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8440101] (劉敏)
■ 專家點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消化內科 範建高 沈峰
慢性炎症是“萬惡之源”,而病原體感染是其重要原因。就消化係統腫瘤而言,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幽門螺杆菌與胃癌之間的關係已經明確,這些病原體的發現者布隆伯格以及巴裏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由此分別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目前日益增多的結腸癌可能亦與慢性炎症有關,因為對胃癌有預防作用的非特異性抗炎藥阿斯匹林同樣可能減少結腸癌的發生,然而傳統的腸道病原體感染似乎與結腸癌無關,並且隨著食品衛生的加強,腸道感染性疾病不斷減少。然而這並不能阻止人類去探討慢性感染、炎症與結腸癌的關係。伴隨飲食結構變化的腸道微生態改變與肥胖、糖尿病密切相關,腸道菌群是否亦與有著同樣膳食背景的結腸癌有關?
2011年10月份,美國和加拿大的兩個研究小組發布了幾乎相同的報告,指出一種平常很少出現在人體腸道內的梭杆菌(Fusobacterium)在結腸癌細胞中異常活躍,並且似乎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存在相關性。榮獲今年10月歐洲消化疾病周最佳摘要獎的法國學者發現,結腸癌患者糞便中的菌群被轉入健康小鼠時可能發生結腸癌前病變。這些研究揭開了特定細菌與結腸癌關係研究的新篇章,從而可能為將來結腸癌的預防、診療和預後策略提供依據。
鏈接:
科學家利用克隆技術製造幹細胞
這個過程大有可為,因為它有望獲得不僅與捐贈者匹配、而且無需培育胚胎的幹細胞,也許有朝一日能治愈脊椎神經損傷或帕金森病等疾病。
第一種瘧疾疫苗
科學家們的報告稱,這種名為“RTS,S”的試驗性疫苗保護5至17 個月大的嬰兒在接種後一年內不會感染瘧疾的有效率為56%。該種疫苗預防嚴重瘧疾的有效率為47%。
作為預防手段的艾滋病治療辦法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證明,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這種用來治療HIV感染的藥物還有助於保護未受感染的人免於感染。
“食物金字塔”變成“餐盤”
美國發布新的健康飲食示意圖:鮮豔的圓形餐盤被分成四部分,分別放置水果、蔬菜、穀物和蛋白質,它取代了以前嚴謹卻不夠直觀的“食物金字塔”。
在實驗室裏培育人體器官
研究人員采用組織工程重建尿道,他們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製作一個管狀支架,然後植入患者自身膀胱細胞,讓其沿支架生長。當這種人造器官被移植到患者體內時,它們竟然真的開始工作了。
細菌與結腸癌之間的神秘關聯
兩個研究小組報告,梭杆菌平常很少出現在人體腸道內,但是似乎在結腸癌組織中異常活躍,而且與結腸癌患病率較高有關聯。
減肥良方
對試驗性藥物Qnexa的最新調查顯示,服用這種藥物的肥胖患者在1年內體重減輕了10%,其安全性與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狗能嗅出肺癌
狗擁有靈敏的嗅覺,德國學者的最新研究顯示,經過訓練的狗能區分取自肺癌患者的呼氣樣本和健康人的呼氣樣本。
根據唾液鑒定年齡
研究人員采集唾液樣本,觀察了 DNA的漸成變化,這些變化幾乎按年月增加或減少,因此可以作為一種時間表來測算一個人的年齡。
死亡風險預報者
曆時12年對大約2000人進行的研究發現,體內組織蛋白酶S 水平較高的人比體內這些酶的水平較低的人更有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