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肺癌流行病學特色一覽

作者: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 王玉豔 王潔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11-28

  1990-2003年,美國女性肺癌新發病例數增加了60%,而男性卻保持穩定,因此女性肺癌的受關注度得到逐漸提高。女性肺癌的人數目前仍在持續增加,但尚未達到增長平台,這種增加趨勢也被稱為一個“時代的流行”。這一現象同時也體現在臨床試驗中,女性研究對象的比例升高使肺癌患者總生存得到明顯改善。

  女性肺癌流行病學特點

  由於曆史性吸煙模式的影響,男性吸煙流行高峰較女性約早20年,因此女性肺癌的流行高峰晚於男性,且發生率尚未開始下降。另外,雖然每年死於肺癌的男性遠多於女性,但該性別差異正在逐漸縮小並最終將趨於接近。

  研究數據顯示,男性非吸煙肺癌死亡率無快速升高的趨勢,而女性非吸煙肺癌人數卻在顯著增加,且多為老年女性。

  盡管非洲裔美國女性與白人女性的肺癌發生率相似,但非洲裔美國男性肺癌發生率卻比白人男性高約45%。該種族差異部分是由於非洲裔美國人吸煙者對煙草引起的肺癌易感性高,且生存也更差。

  ·流行:女性肺癌的流行高峰晚於男性,其預後可能優於男性。

  ·病因:西方大部分肺癌病例與吸煙有關,但亞洲肺癌的病因包括多種因素。

  ·機製:激素在女性肺癌發生中發揮作用,而基因多態性、DNA修複功能也可能影響肺癌發生危險。

  吸煙對女性肺癌發生的影響

  與男性相比,女性更易發生腺癌和小細胞肺癌(SCLC),而鱗癌相對少見。女性肺癌診斷年齡偏早,常無明確吸煙史,且任何分期者生存期都較男性顯著延長。總體而言,女性各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為15.6%,男性為12.5%,該生存優勢對設計和解釋肺癌臨床試驗具有重要意義,也預示著我們須對以後的研究結果進行性別的分層分析。對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也發現,女性肺癌的診斷符合率更高。

  研究1 國際早期肺癌行動項目(I-ELCAP)對14435例無腫瘤史、無症狀且適合開胸手術、年齡超過40歲、曾經或正在吸煙的誌願者進行肺癌基線CT篩查發現,女性對男性的發病比例為1.6(P=0.001);女性確診肺癌的年齡與男性相似(67歲對68歲),煙草暴露量明顯低於男性(47包-年對64包-年),腺癌亞型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73%對59%)。

  研究2 泰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女性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與西方女性不同;且亞洲不同地區女性肺癌的發病率也不一致,中國、日本、東南亞地區的女性肺癌標化年齡發生率(ASR)分別為19例/10萬人、12.3例/10萬人和8.9例/10萬人。

   研究3 西方大部分肺癌病例與吸煙有關,但亞洲肺癌的病因則包括多種因素,如低纖維飲食和蔬菜攝入、慢性呼吸道疾病、油煙、室內鐳暴露、高可吸入顆粒水平等。亞洲女性肺腺癌患者接受化療後的預後顯著優於西方人群,可能與亞洲人群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發生率高有關。而對亞洲不吸煙女性腺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TKI)能達到較化療更佳的有效率和無進展生存(PFS)。

  女性肺癌發生的潛在分子機製

  激素 雌激素受體β(ERβ)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表達最高,且最常被活化。總ERβ和細胞核ERβ表達均被認為是PFS的不良預後和預測因子。對兩項脂質體紫杉醇Ⅲ期研究中198例女性患者的分析發現,年輕絕經前、特別是血雌激素水平高者生存期延長。

  其他 美國研究者報告,雖然肺癌危險可能有性別差異,但仍存在很多爭議。在控製吸煙量的情況下,女性吸煙者可能較男性的肺癌危險更高。而具有肺癌家族史者,特別是非吸煙者的肺癌危險升高,則提示遺傳因素可能影響個體對致癌物質的易感性。

  遺傳因素升高女性肺癌危險,可能與致癌物質代謝及DNA解毒或修複功能差異有關。CYP1A1和GSTM1基因多態性聯合,對肺癌(特別是不吸煙者)危險有預測作用。研究發現,存在兩種基因多態性者較正常基因型者的肺癌風險增加4倍。還有研究發現,基因突變對女性肺癌的危險係數為6.54,而男性為2.36。一旦DNA損傷,其修複過程的個體差異也可導致肺癌危險升高。

  以上基因多態性、DNA修複功能都可能影響肺癌危險,而肺癌易感性的潛在性別差異仍需進一步證實。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功能性MDM2 SNP309基因多態性與女性早發肺癌的診斷有關,其中GC基因型女性更易在年輕時發生肺癌,且很可能受雌激素調控。因此,MDM2 GC多態性女性為肺癌篩查的潛在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接受預防性抗雌激素治療,但其臨床意義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女性肺癌的預後因素

  人口學研究發現,性別為肺癌的獨立預後因子。荷蘭一項研究對2萬例肺癌患者進行多因素分析後發現,男性的相對死亡風險為1.5(P=0.001)。而法國一項納入208例肺癌患者的隊列研究,則按照分期進行校正,發現在任何分期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生存期均顯著延長。而另一項針對7553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也證明,在1974-1998年接受治療的NSCLC患者中,女性、男性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12.4個月和10.3個月(P<0.001),且該優勢存在於所有分期患者。另一項前瞻性研究則分析了確診年齡、組織學、分期、吸煙狀況和治療等因素,認為女性可作為一項獨立的預後因素。肺癌預後的性別差異也見於未經治療者,提示女性肺癌可能具有不同的自然病程。

  但另外的研究結論卻有所不同。北方地區癌症協助組(NCCTG)最近一項研究總結了1985-2001年的9項試驗(6項Ⅱ期、3項Ⅲ期),但未能證明性別在NSCLC生存中的作用:對總生存和PFS進行多因素分析發現,性別並非顯著相關因素;毒性反應存在顯著差異,女性患者≥3度血液學和非血液學毒性反應發生率均高於男性,風險比分別為1.6(P=0.0007)和1.71(P<0.001)。

關鍵字:女性,肺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