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皮膚淋巴瘤學術組織專家達成共識

作者:CMT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8-25

皮膚原發性CD30陽性淋巴組織增殖性疾病(CD30+ LPD)是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第二常見形式,包括淋巴瘤樣丘疹病(LYP,圖1、2)與原發皮膚間變大細胞淋巴瘤(PCALCL,圖3)。基於對現有文獻的分析和討論,來自歐洲癌症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皮膚淋巴瘤工作組、國際皮膚淋巴瘤學會(ISCL)與美國皮膚淋巴瘤聯合會(USCLC)的多學科專家組,就CD30+ LPD診療流程達成共識(表1、2、3),全文2011年8月12日在線發表於《血液》(Blood)。

  ■點評

  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腫瘤科林桐榆教授:皮膚雖不是淋巴樣器官,但其內存在具有免疫活性的皮膚相關性淋巴樣組織。2005年發表的WHO-EORTC皮膚淋巴瘤新分類介紹了CD30+ LPD。本月Blood雜誌上發表的專家共識,提出了該疾病的診斷標準、診療的基本程序、治療推薦和療效評價標準。因CD30+ LPD的診斷在近幾年才逐漸得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接受,且發病率不高,缺乏大樣本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甚至大宗回顧性研究也很少,多為零星病例報道,因此,這篇專家共識應為目前關於該病的較好推薦。

  正如共識參與者多為皮膚科醫生一樣,皮膚淋巴瘤患者的首診醫生在我國也多為皮膚科醫生。如何加強皮膚科、病理科、腫瘤內科、血液科、放療科等多學科專業人員的合作,是提高該病診斷和治療水平的關鍵。對於CD30+ LPD,一般推薦使用非蕈樣肉芽腫(MF)/塞紮裏(Sezary)綜合征(SS)皮膚淋巴瘤TNM分期係統,熟悉其分期標準和獨特的療效評價方法,將有助於製定合理的治療策略。而作為一種較少見的淋巴瘤亞型,在有限的治療經驗中,這篇共識雖提出了目前的標準治療,但很多是基於低級別證據,需在以後的臨床試驗中證實。目前,很多細胞毒性藥物如脂質體多柔比星、吉西他濱和依托泊苷等,已在難治/複發LPD中顯示出較好療效,而CD30單克隆抗體類藥物,如SGN-30和SGN-35的開發,也將會進一步提高該病的治療效果。

關鍵字:皮膚,淋巴瘤,共識,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