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在孫燕院士的倡導下引入中國,且每年進行內容更新。盡管我們與西方國家在人種特點、醫療體製等方麵存在差異,但NCCN指南仍在我國臨床腫瘤診治過程中受到極大關注。2010 年底,首次由衛生部公布的我國《結直腸癌診治規範》也吸收了NCCN 指南部分內容,作為重要參考和推薦。基於最新的循證醫學證據,2011 年NCCN 結腸癌、直腸癌相關指南(v1、v2)已相繼發布。下麵就更新的熱點問題談談個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2011 版《指南》更新的主要內容
以最新發布的高級別循證醫學依據及相關專家團隊達成的廣泛共識作為推薦基礎,2011年NCCN結腸癌、直腸癌指南分別有14項和16項更新內容,涉及多學科診斷與評估、外科手術、輔助化放療、晚期解救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方麵。鑒於結腸與直腸的胚胎發育、解剖位置不同,同時結腸癌與直腸癌無論在發病機製還是診治理念上都存在眾多差異,NCCN指南始終將兩者分別敘述,筆者也將變更內容分別歸類(表1、2)。但由於迄今為止尚缺乏僅針對直腸癌化療方案的臨床試驗,直腸癌化療方案的推薦更多是參照結腸癌研究結果進行外推的,因此,《NCCN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與《NCCN直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中的化療方案及其更新幾乎完全相同。謹提請同道注意。
2011 年值得關注的幾個熱點問題
多學科評估仍是重點
全麵評價患者整體狀況及其局部腫瘤狀態,組織包括結直腸外科、肝髒外科、醫學影像科、腫瘤化放療科、病理科、消化內科、普通內科等多學科專家,完成獨立自主表明意見的協作評估模式,是結直腸癌達到個體化診治的關鍵。而依靠刀法純熟演繹精美手術或“浴血奮戰”就可治療腫瘤的外科醫生形象則受到質疑,外科手術+輔助化放療的傳統思維模式和治療模式也已是曾經的輝煌曆史。
今天,結直腸癌已進入在循證醫學指導下的“規範與指南”時代。但我們須重申的是,任何指南指導臨床的前提是對患者全身及其局部情況的多學科評估,不加思考、附庸風雅地照搬指南是不科學的。指南推薦的診治流程不應成為臨床實踐的羈絆和桎梏,臨床實踐應在合理掌握“循證”的基礎上開展“個體化”醫療。基於2010年開始使用的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第7版TNM分期係統,結直腸癌分期更加細化,這是實施精準治療的基礎。2011 版《NCCN 結腸癌臨床實踐指南》、《NCCN直腸癌臨床實踐指南》依然強調合理應用CT、磁共振成像(MRI)、腔內超聲等影像學手段以獲得準確的TNM分期。這對直腸癌而言尤為重要。由於鑒別炎症與腫瘤的敏感度不足,以及尚無研究結果論證包括標準攝取值(SUV)等功能成像量化數值的意義,因此本年度指南仍不推薦將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CT 作為常規檢查及用於新輔助和解救治療療效評價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