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http://zt.cmt.com.cn/zt/HPV/index.html
宮頸癌預防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篩查是二級預防的關鍵,有效的篩查方法是進行成功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提出高質量篩查的4大要素:良好的初始檢測方法、較高的人群覆蓋率、對異常結果提供及時的隨訪及嚴格的質量控製(圖1)。自20世紀90年代明確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發生的必要條件後,探索HPV DNA檢測與宮頸癌篩查的研究不斷深入。
現狀
HPV DNA檢測技術的開發是宮頸癌篩查史上的突破性進展
經對全球超過30萬女性的臨床驗證,第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HC-2)成為第一種獲美國FDA批準應用於臨床的HPV DNA檢測技術,作為≥30歲女性宮頸癌初篩的補充手段。其後,HPV DNA檢測技術得到了廣泛認可。
2004年,WHO和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指出:“有充分證據顯示,把經過係統驗證的HPV DNA檢測法用於宮頸癌初篩,其效能不劣於常規細胞學檢測。” WHO與美國多家學術團體,如美國癌症學會(ACS)、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美國陰道鏡檢查與宮頸病理學會(ASCCP)等在指南中,均推薦將HPV DNA檢測作為宮頸癌篩查手段。國際宮頸癌防治聯盟(ACCP)及歐洲生殖道感染和腫瘤研究組織(EUROGIN)在2007年的新篩查方案中打破傳統觀念,將HPV DNA檢測推薦為宮頸癌篩查的首選方法。
在中國,自1998年起,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腫瘤醫院宮頸癌防治團隊與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合作,首先引入先進的HC-2和液基細胞學(LBC)篩查方法,在山西省宮頸癌高發區襄垣縣和陽城縣進行了兩項隨機雙盲研究,印證了HC-2和LBC篩查的先進性:HC-2檢出≥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Ⅱ級病變的敏感性(95.5%~97.6%)高於LBC(87.2%~88.3%),特異性(83.3%~85.9%)低於LBC(81.2%~93.5%),陰性預測值(NPV)高達99.9%。研究還顯示了HC-2的獨特優勢,即受檢者可自我取樣,盡管敏感性和特異性均低於醫師取樣的結果,但亦在80%以上,受檢者應用方便,依從性高。在2000年法國舉行的EUROGIN會議上,該研究論文因此獲得唯一的“歐羅金”國際獎。
依據上述客觀、可靠的科學研究資料,中國於2004年推出宮頸癌篩查指南及適於不同經濟水平和地區的3種篩查方案,並於2004~2005年審批成立了兩個宮頸癌早診早治的示範基地,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宮頸癌篩查。
HC-2篩查技術顯示出比細胞學篩查更好的優勢
21世紀初,歐洲和北美洲六國采用HC-2技術,納入6萬餘名女性進行了宮頸癌篩查研究,結果顯示,HC-2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分別達到96.1%和90.7%,敏感性顯著高於傳統的細胞學檢測方法。加拿大、意大利等國也開展了比較HC-2與LBC效能的隨機研究,獲得了同樣的結果(表1、表2)。
最新進展
HPV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
為改善發展中國家女性醫療、保健的不公平性,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腫瘤醫院研究團隊與美國適宜衛生科技組織(PATH)合作,進行了曆時5年(2003~2007年)的多中心宮頸癌防治與HPV快速檢測技術(careHPV)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經臨床驗證後,研究論文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上。其結果顯示,與HC-2相比,careHPV檢出≥CIN Ⅱ級病變的敏感性為90%,兩者特異性相似(圖2)。
點擊大圖)
(CareHPV檢測技術的篩查特性是快速(3個小時內出結果)、簡易、價格低廉、有效。國際專家稱,此項新的HPV DNA檢測技術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的宮頸癌篩查,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該技術已完成臨床注冊試驗,希望能早日投入使用。
HC-2檢測技術用於宮頸癌初篩的成效
對於宮頸癌篩查方法及最佳篩查方案,至今尚無定論,而HPV DNA檢測能否作為宮頸癌初篩手段或首選的方法一直存有爭議。
2009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 Eng J Med)發表了由桑卡拉納拉亞南(Sankaranarayanan)進行的一項大樣本前瞻性研究,納入印度52個鄉村約13萬名女性,隨機分為3組,采用HC-2、細胞學檢測法和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VIA)進行宮頸癌篩查,8年的隨訪結果令人鼓舞:接受HC-2篩查者的晚期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可降低50%,這充分表明了HPV DNA檢測用於宮頸癌篩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引人矚目的最新報告
由趙方輝等撰寫的《高危型HPV DNA檢測應用於宮頸癌初篩的效能:中國基於人群的17項研究的彙總分析》一文,2010年11月12日在線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引起了世界同仁的關注,更獲得了WHO、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的高度肯定,認為該研究為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應用HPV DNA檢測進行宮頸癌初篩提供了在準確性和可行性方麵的強有力依據。
該項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宮頸癌研究團隊為主體、全國各地10餘家醫院參與的研究,對醋酸染色肉眼觀察法(VIA)、液基細胞學(LBC)、第二代基因雜交捕獲法(HC-2)等篩查方法進行了準確評價,結果顯示,HC-2檢測≥Ⅱ級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7.5%)。
HC-2的敏感性在17項研究間的差異不大,均為90%以上,特異性與歐洲、北美洲的報告相似,略低(85.1%)。各研究組間關於LBC和VIA準確性的差異較為懸殊,說明檢測方法的重複性較差,尤其是VIA技術。研究還顯示,與發達國家不同,對於<35歲的中國年輕女性,應用HPV DNA檢測方法檢出≥CIN Ⅱ級病變的敏感性(94.8%)低於≥50歲人群(97.5%),但特異性高於≥50歲人群(88.3%對86.8%)。研究還對不同HC-2陽性閾值(病毒載量定界)作了分層研究。
國際專家阿拜恩(Arbyn)等在針對該文的述評中指出,該研究進一步明確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宮頸癌二級預防中,女性一生作1次或數次HPV檢測的可行性。
至今,關於宮頸癌篩查方麵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如在篩查方法(單一或聯合)、最佳篩查方案及經濟成本效益等方麵尚待更深入的探討。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婦瘤科 章文華 李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