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發現,對於BRCA突變卵巢癌患者,接受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後的OS期和PFS期均較偶發性卵巢癌患者明顯延長,但原因不明。為探索該藥物對伴有BRCA1缺陷卵巢癌的抗腫瘤免疫反應影響,美國學者曼蒂亞·斯馬爾多內(Mantia-Smaldone)等應用體外細胞培養評估藥物細胞毒性作用,用小鼠模型評估T細胞招募情況。
細胞培養後的計數結果顯示,與BRCA1野生型鼠卵巢癌細胞相比,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對BRCA1缺陷型鼠卵巢癌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顯著增強(細胞生存率分別為37%對76%,P=0.0001)。流式細胞儀分析顯示,在藥物作用後,BRCA1缺陷型鼠卵巢癌細胞表麵表達的MHC Ⅰ或Fas抗原較作用前增加4倍,雙陽性細胞絕對計數增加63%;野生型鼠卵巢癌細胞則無明顯改變。免疫組化染色分析結果提示,腹腔接種BRCA1缺陷型卵巢癌細胞的小鼠在接受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後,腫瘤內CD3陽性T細胞比例較無藥物治療組顯著增加。
該研究證實,與野生型卵巢癌細胞相比,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的細胞毒性作用對BRCA1缺陷型卵巢癌細胞更強。小鼠模型中,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後腫瘤內大量T細胞浸潤的現象說明,BRCA1突變卵巢癌患者在接受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治療時,療效增強存在特殊的免疫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