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病理特征預測模型——Partin tables

作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 周利群 蔡林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1-03-01

  

  周利群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中國醫師學會泌尿外科醫師分會腫瘤學組組長

  隨著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的不斷提高,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的開展亦日趨廣泛。由於目前術前影像學檢查不能準確判斷前列腺癌局部浸潤範圍,導致低估前列腺癌臨床分期的現象較普遍。國內研究顯示,臨床分期為T1~T2期的前列腺癌患者中高達42%術後病理分期為T3~T4期,而局部進展期患者並非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的最佳適應人群。因此,臨床醫生往往通過綜合多種指標來判斷患者腫瘤發展可能的程度。多位學者利用數學方法借助術前血清PSA、Gleason評分、臨床分期、腫瘤體積等參數構建預測模型,以期準確預測前列腺癌的病理分期。其中Partin等構建的Partin tables得到最為廣泛的應用,該模型應用統計學方法綜合分析患者術前PSA水平、Gleason評分和臨床分期3種變量預測最終病理分期。

  Partin tables 的構建

  Partin tables的雛形出現於1993 年,構建該模型的樣本來源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1982年至1991年間703例前列腺癌患者,研究者將病理分期分為器官局限、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和淋巴結轉移4個級別。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術前PSA水平、Gleason 評分和臨床分期3 個臨床指標聯合應用與單一或2個指標聯合相比能更準確的預測患者術後病理情況。1997年,Partin等對美國3家大型中心的病例資料進行首次更新(Partin tables1997),收集1982 年至1996 年間4133 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信息,回歸分析後結果再次顯示,聯合應用術前PSA水平、Gleason評分和臨床分期3個臨床指標能達到更好的預測準確性。內部數據驗證其預測準確性達72%。

  Partin tables 的更新

  隨著PSA 篩查工作的開展,美國新發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 水平更低、臨床分期更早。為適應該變化,2001 年,Partin 等對預測表進行更新(Partin tables 2001)。此次更新選取了1994 年至2000 年間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接受前列腺癌根治術的5079例患者資料,更新樣本中臨床分期T1c 期的患者比例由33%提高至63%,而新的預測表不再對比例很低的T1a、T1b 及T3a 期患者進行預測。新樣本中PSA≤10ng/ml的患者比例由71%提高至79%,新的預測表對PSA≤10 ng/ml 的情況細化為四層進行分析,增加了2.5 ng/ml 及6 ng/ml 兩個界點,而對PSA為10~20、>20 ng/ml兩種情況進行合並。新樣本中Gleason總分為7分的患者比例占17.4%,但由於文獻報告Gleason評分3+4分與4+3分的腫瘤侵襲性及患者預後均不相同,在新預測表中對這兩類分別進行預測。新樣本中術後病理證實為器官局限的患者比例由48%提高至64%。

  2007 年,Partin 等對預測表進行第二次更新(Partin tables 2007),這次更新針對2000年至2005年間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5988例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該樣本中臨床分期T1c 期、PSA≤10 ng/ml、Gleason評分總分為7分的患者比例分別提高至77%、88%、30%,術後病理分期為器官局限的患者比例提高至73%。在PSA 篩查的時代,可接受手術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臨床指標構成不斷在變化,選取較新的患者資料為樣本建立預測模型,讓接受預測的患者情況與樣本更為相似,有利於提高預測準確性。

  Partin tables 的驗證

  Partin tables 源於美國前列腺癌患者,自構建後便得到了日益普遍的應用,其在不同人群中預測的準確性備受關注。多位學者對Partin tables進行了多次跨中心及跨國的驗證,在一定範圍內的歐美人群中肯定了它們的預測價值,但驗證其在中國人群中預測價值的研究還較少。由於不同人群間可能存在著腫瘤生物學行為、病例選擇、醫療模式和衛生經濟學特點上的巨大

  差異,有必要對模型的預測能力進行係統的驗證。另外,在不同時期根據不同分期結構來構建的3 個Partin tables 中,哪個更適用於預測我國現階段前列腺癌患者的病理結果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目前,對Partin tables 1997 及Partintables 2001進行的驗證研究分別有6項和4項,各項研究的資料來源和患者的臨床分期、血清PSA、Gleason評分及術後病理結果分布情況與構建Partin tables時的基礎樣本不盡相同,較為顯著的差異見表1。

          

  點擊看大圖 

  盡管各研究樣本相互之間及與構建Partin tables 的基礎樣本之間在臨床分期、血清PSA、Gleason 評分及術後病理結果分布上有較大差異,但各項研究對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均肯定了應用Partin tables 1997 或Partintables 2001可良好地預測各研究樣本的器官局限、精囊侵犯及淋巴結轉移情況(ROC曲線下麵積>0.7),但對包膜侵犯的預測價值有限(ROC 曲線下麵積<0.7)。各研究驗證Partin tables 預測術後病理特征的ROC曲線下麵積見表2。

              

  點擊看大圖

  從表中可以發現,與構建Partin tables的樣本相比,國內患者臨床分期較晚、血清PSA水平較高、術後精囊侵犯的比例較大,但這些差異並未影響Partin tables預測我國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病理特征的準確性,提示3個Partin tables在不同臨床指標構成的人群中仍能保持較強的預測能力。

  同時,Partin tables 的近兩次更新並未提高預測我國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病理特征的準確性。Augustin 等進行了一項比較Partin tables 1997 與Partin tables 2001 的研究,其結果也顯示兩者的預測準確性沒有顯著性差異,該作者因此而質疑Partintables 2001的臨床應用價值。

  與近兩次更新相比,Partin tables 1997的樣本人群中T1c 期患者比例較低,高水平PSA患者比例較高,且對PSA>10 ng/ml的情況進行了細化,更接近我國現階段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特點。同時,由於近兩次更新不再對T3a 期前列腺患者進行預測,而在國內仍有相當數量的T3a期患者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對這些患者術後病理特征的預測隻能根據Partin tables1997。預測T3a期患者器官局限的準確性有助於甄選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的適應人群,既避免讓患者錯失手術機會又保證了手術的遠期效果。同時,國內研究顯示,Patin tables

  1997對器官局限的總體預測能力優於近兩次更新的Patin tables。因此,現階段國內前列腺癌患者術後病理特征的預測最適宜應用Partin tables 1997。

  展望

  盡管現有研究表明Partin tables及其更新在不同國家、不同結構的人群中能較為準確預測前列腺癌患者根治術後的病理特征,但它們並不能對患者轉歸及預後提供更多的信息。建立能夠預測前列腺癌生化複發或局部複發的預測工具可能具有更大的臨床意義。

  在提倡“個體化治療”的當今,根據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指標來預測最終的病理結果,並據此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有著巨大的臨床意義。Partin tables 的構建、驗證和應用是一個良好的範本,盡管國內患者在術前各項臨床指標和術後各項病理特征的分布上均與構建Partin tables的基礎樣本人群有較大差異,但應用Partin tables對中國患者前列腺癌術後器官局限和精囊侵犯

  的病理特征可做出較準確的預測。我們也熱切期待基於中國前列腺癌人群的更強的預測能力模型出現。

關鍵字:前列腺癌,病理,腫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