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研究過去一年間

作者:張少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10-12-21

  張少華

  會議最後一天,在大會共同主席――美國貝勒大學奧斯本(Osborne)教授主持的年度回顧專場(THE YEAR IN REVIEW)中,4位講者分別對2010年乳腺癌基礎研究、轉化性研究、臨床研究(早期晚期患者)進展進行了總結。

  2010年發表的乳腺癌相關文獻共有23337篇,其中基礎、轉化性研究的重點仍是乳腺癌腫瘤幹細胞、腫瘤轉移微環境和循環腫瘤細胞等,另3項有關體質指數(BMI)與乳腺癌關係的研究再次強調,肥胖是乳腺癌不良預後因素,可能與藥物獲益呈負相關。下麵重點介紹早期、晚期乳腺癌領域的研究進展。

早期乳腺癌:3種AI孰優孰劣?靶向新輔助治療療效?

  意大利歐洲腫瘤研究所科茨(Coates)教授介紹了2010年早期乳腺癌研究進展。NCICG MA27研究結果顯示,對於絕經後激素受體(HR)陽性早期乳腺癌,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輔助內分泌治療的療效相當。而對於雌激素受體(ER)高表達乳腺癌,ACOSOG Z1031研究顯示,來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三種芳香化酶抑製劑(AI)新輔助內分泌治療,在病理學完全緩解(pCR)和客觀療效等研究終點方麵均無顯著差異。上述研究部分回答了臨床醫師們一直關心的三種AI療效究竟孰優孰劣的問題。

  與ABCSG 12研究結果不同,AZURE研究結果顯示,輔助治療中加入唑來膦酸並沒有降低腫瘤複發風險,可能原因是絕經標準定義較寬鬆。

  NeoALTTO研究顯示,在HER2過表達乳腺癌的新輔助治療中,紫杉醇聯合曲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組的療效優於紫杉醇聯合曲妥珠單抗組及紫杉醇聯合拉帕替尼組。相似的結果也在NeoSPHERE研究中出現。這兩項研究結果提示,兩種靶向HER2藥物聯合後的療效優於單個靶向HER2藥物,且不同靶向HER2藥物單藥的療效相似。不過,探索貝伐珠單抗新輔助治療作用的GEPARQUINTO研究結果卻為陰性。

晚期乳腺癌:轉移後須再次檢測?新藥物研發前景?

  針對2010年晚期乳腺癌重要研究進展,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凱裏(Carey)教授重點進行了介紹。

  首先,原發灶與轉移灶的免疫組化(IHC)結果很有可能並不一致。包括曾在今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報告的研究在內的4項臨床研究均顯示,原發灶與轉移灶相關生物學標誌之間確實存在微小差異:研究顯示,ER陽性轉為ER陰性的比例為26%,ER陰性轉為ER陽性的比例為7%,HER2陰性轉為HER2陽性的比例為7%,而HER2陽性轉為HER2陰性的比例為3%。因此,對複發轉移後腫瘤組織的再次檢測顯得尤為重要,可能對於臨床治療決策的製定起重要作用。此外,乳腺癌亞型不同,轉移部位也有所不同,HR陽性患者更多見骨轉移,而HR陰性患者常發生內髒、中樞神經係統轉移。

  近年來,新藥物的研發也成為晚期乳腺癌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其中,HER2仍是目前主要靶點,T-DM1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能否避免細胞毒藥物毒性並提高療效有待關注。此外,新型抗微管類藥物eribulin顯示出初步療效,EMBRACE研究表明了該藥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麵的意義。而在抗血管生成治療方麵,靶向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小分子藥物Ⅲ期研究並未顯示出其與化療相比的顯著無進展生存(PFS)優勢,而抗VEGF單抗研究結論與以往研究類似,患者總生存(OS)仍未得到顯著改善。可見,抗血管生成藥物的作用有限,如何進行合理選擇仍是目前須深入研究的問題。此外,靶向DNA損傷修複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製劑正在研究中,其Ⅱ期研究已經顯示出這類藥物對三陰性乳腺癌的良好治療前景。(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解放軍307醫院) 張少華 發自美國聖安東尼奧)

關鍵字:乳腺癌,早期,晚期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