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鼻塞、流膿涕、聽力下降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 嚴雪敏 範洪偉 曾學軍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09-12-25

病曆摘要 

  患者男性,49歲,因“鼻塞發熱、流膿涕5個月,聽力下降伴流淚2個月”入院。

  患者5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夜間鼻塞,自覺乏力及發熱(未測體溫),不伴流涕。青黴素治療後症狀無改善。4個月來上述症狀加重,夜間低熱37℃~38℃,並有明顯鼻塞、流黃膿涕。當地醫院診為“鼻炎”,用抗生素鼻腔衝洗效果不佳。2個月來出現午後高熱,體溫最高達40.1℃,伴明顯畏寒、寒顫、鼻塞、流膿涕及流淚;鼻塞嚴重時出現明顯聽力下降,右側為重。1個月前在外院CT示:雙側篩竇炎;診斷為“發熱待查,鼻竇炎”,予頭孢西丁治療後病人鼻涕略稀薄。2周前在外院局麻下行“鼻中膈偏曲矯正術、雙篩竇開放術”。術中見鼻中隔後部及鼻甲黏膜呈蒼白色,擦之呈豆腐渣樣,咬除篩骨垂直板、梨骨及突出的上頜竇鼻脊,未行病理活檢。術前抗炎治療時體溫一度平穩1周,術後再次出現發熱(37℃~39℃)、流涕及口腔巨大痛性潰瘍,聽力下降及流淚症狀加重。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病人自發病以來乏力、食欲下降,體重下降15kg,尿、便正常。既往體健,無鼻竇炎史。有吸煙史20年,已戒煙6年。

  入院查體 T36.7℃,皮膚、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流淚,雙耳聽力粗測降低,右側明顯;鼻無壓痛,乳突及雙額竇、篩竇區無壓痛,左上頜竇輕壓痛。軟齶處充血,可見2個直徑約1cm淺潰瘍,底覆白苔,邊境清晰,無明顯隆起,有觸痛。餘(-)。

  入院診斷 發熱、鼻塞、流膿涕原因待查,Wegener肉芽腫可能性大

  分析討論

  該病例特點包括:(1)中年男性,慢性病程。(2)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聽力下降、口腔潰瘍;左上頜竇壓痛。(3)否認鼻衄、倒吸涕帶血。頸深淋巴結不大,無腦膜刺激征。(4)外院CT示:左上頜竇炎症。

  首先考慮鼻竇炎。鼻竇炎有頭痛、低熱、與體位相關膿涕。常見病原為病毒、G+球菌、G-杆菌及真菌。病毒感染往往呈自限性,細菌感染一般抗生素治療有效,均不支持。患者在外院行鼻腔手術時曾見豆渣樣改變,應考慮真菌感染的可能,當深部侵襲性真菌感染時,可有中度發熱,WBC升高,嚴重時可有骨質破壞,甚至形成顱內感染。但該患者一般情況好,有高熱,無頭痛、低熱及與體位相關膿涕、WBC不高,不支持此診斷。

  其次考慮Wegener肉芽腫,該病可有鼻梁塌陷,骨質破壞造成腦膜炎。主要侵襲呼吸道(肺)及腎髒,早期或輕型病例可以隻侵犯上呼吸道,多數有胞漿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c-ANCA)陽性,確診需依靠病理。目前患者一般情況好,有鼻腔、口腔、聽力改變,可做鼻咽內鏡行鼻中隔活檢及病原培養及塗片以明確診斷。尚需要除外鼻咽癌,但該患者無倒吸涕帶血,頸深淋巴結不大,CT無異常提示,並且患者所處地區為非鼻咽癌高發區,目前尚無診斷該病的證據,需通過鼻中隔活檢除外。

  為進一步明確診斷,需行尿常規、免疫學指標、ANCA、頭顱MRI、胸腹CT及鼻咽內鏡行鼻中隔活檢、病原培養及塗片等項檢查。

  入院後觀察患者熱型為弛張熱(36℃~40℃),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s)可緩解,患者體溫高時鼻塞嚴重,雙耳聽力明顯下降。

  入院後檢查 血、尿、便常規正常,肝腎功能正常,ANCA(-)。口咽潰瘍病原培養及塗片(-)。

  胸部CT:右上肺、左下肺背段片狀影,考慮炎性病變,肺結核不除外。頭顱磁共振成像(MRI):(1)雙額葉、左頂葉數個點狀長T2信號,符合缺血改變;(2)上頜竇、篩竇炎,雙側中耳乳突炎;餘未見明顯異常。副鼻竇CT:上頜竇、篩竇炎,未見明顯骨質破壞。鼻窺鏡:雙鼻黏膜糜爛,鼻咽部結構不清,黏膜不光滑,部分糜爛,下咽分泌物多,會厭、梨狀窩(-),雙聲帶活動好。軟齶水腫,右側有潰瘍形成,觸硬(圖1)。考慮鼻咽病變性質相同,鼻腔狹窄,鼻窺鏡僅可勉強通過,遂於右咽部潰瘍邊緣取4塊組織送檢病理。病理回報:鱗狀上皮黏膜重度急、慢性炎症,伴大片壞死及肉芽組織形成,未見明確上皮樣肉芽腫或小血管炎。

  按照耳鼻喉科意見給予病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力百汀)1.2 g每8小時1次抗炎治療,效果欠佳,患者發熱同前;入院10天後口腔潰瘍較前明顯深大,單個直徑約1.3 cm,啞鈴樣融合,潰瘍周邊紅腫、硬。重複ANCA(-),蛋白電泳、免疫電泳、胃鏡、骨穿、腰穿、口咽潰瘍病原培養及塗片無明顯陽性發現。

  Wegener肉芽腫是一個排除性診斷,需要排除感染及腫瘤,其相關抗體為ANCA,ANCA陽性率很高(80%陽性),往往有多係統(上呼吸道、肺、腎)血管炎改變,即所謂“三聯征”。該患者僅有“一聯”,除鼻咽部症狀外,無其他係統改變,且多次ANCA(-),病理回報也不支持Wegener肉芽腫。病人口腔潰瘍深大,苔汙,鼻竇病變重,Wegener肉芽腫診斷較困難。口腔潰瘍還要想到白塞病(Behcet disease),但該患者無反複口腔、外陰多發潰瘍及相關證據,暫不考慮。目前病人副鼻竇區無骨破壞,結合其影像學檢查,耳鼻喉科認為:鼻咽部腫脹引起鼻竇引流不暢,導致副鼻竇炎。但是如為鼻咽部感染性疾病,應有頸部淋巴結腫痛,而該患者沒有。

  另外需要考慮中線壞死性肉芽腫,目前患者發熱明顯,消瘦,惡性病可能性大,特別是淋巴瘤。需要進一步查蛋白電泳、免疫電泳、胃鏡、骨穿、腰穿、口咽潰瘍病原培養及塗片檢查。特別是要重複鼻竇部活檢。

診斷:鼻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T細胞性)。

鼻腔病理回報 符合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T細胞性);免疫組化:CD3(+),UCHL-1(+),CD20(-),NK-1(-) ,AE1/AE3(-)。診斷:鼻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T細胞性)。予CHOP方案化療(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地辛,潑尼鬆)2次。病人鼻塞、流涕症狀明顯緩解,仍有口腔潰瘍,較前略小,上有膿性分泌物。第二次化療後病人體溫正常,症狀緩解出院,院外隨診。

  回顧病史,鼻咽部T細胞淋巴瘤多見,與鼻咽癌病理鑒別有時較難,活檢需深。CT所示雙肺病變要考慮淋巴細胞性肺炎的可能。可於化療後複查胸片,如消失,應考慮為淋巴瘤所致。

點 評本例涉及口咽部軟齶深大潰瘍的鑒別診斷,常見的病因是Wegener肉芽腫、惡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在Wegener肉芽腫診斷依據不充分,懷疑惡性病變的情況下,重複活檢至關重要。 (劉曉紅)

關鍵字: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潰瘍,鼻塞,Wegener,發熱,聽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