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高居全球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中的第二位。近年來,許多高收入女性流行到港澳去打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以防範宮頸癌。然而,婦科醫生指出,疫苗的防護效果被高估,打完疫苗未必能高枕無憂。很多自我保護意識較強的女性多已處於性活躍期,已過了HPV疫苗的最佳注射年齡。
現有疫苗不能涵蓋所有高危亞型
導致宮頸癌的主要“黑手”是人乳頭瘤病毒 (HPV)。宮頸表麵的鱗狀細胞和宮頸黏液一起發揮保護作用,感染HPV後,大部分女性自身能清除體內的病毒。“但是,有不到10%的女性無法把病毒清除幹淨,導致病毒的持續性感染。”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婦產科主任張帝開教授指出,這樣,HPV便與宮頸鱗狀細胞的DNA整合,使得鱗狀細胞發生病變。
HPV的主要傳播途徑為性傳播。據張帝開介紹,性行為中,黏膜或多或少會有些微小損傷,隻要一方攜帶HPV病毒,病毒就很容易侵入另一方的生殖道黏膜。因此,有過性經驗的女性均有感染的機會。性伴侶越多,感染的概率就越大。有統計指出,80%的女性都曾在一生中感染過HPV。
HPV有近100個亞型,其中有15個與宮頸癌發生有關,高危亞型有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其中又以16、18型最常見。境外接種的疫苗主要針對這兩個亞型。
“國外疫苗分為二價和四價兩種,前者涵蓋了HPV16、18兩種亞型,後者涵蓋了HPV16、18、6、11四種亞型。”張帝開解釋說,現有疫苗主要根據在國外常見的高危亞型研製,跟國內流行的病毒亞型有所不同。國內常見的高危亞型還有58、31等。如果打了宮頸癌疫苗,遇到其他高危亞型,仍有重複感染的可能。
“第一次”前打疫苗效果最好
到境外接種宮頸癌疫苗並不便宜,需打三針,每針幾千元。因此,目前到境外接種疫苗的女性多為高收入人群,其中大多數已處於性活躍期。“一旦有了性經驗,就意味著可能已接觸過HPV病毒,甚至受到了感染。再打疫苗的話,保護效果就沒有那麼理想。”張帝開說,宮頸癌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在女性有第一次性行為之前,最好能像乙肝疫苗一樣,在女性幼小時就進行普種。據了解,國外接種HPV疫苗的人群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即將進入青春期或者正當花季的女孩。
疫苗雖有上述局限,仍不失為降低感染風險的積極預防手段。不過,從防範宮頸癌的角度來看,“熟女”預防宮頸癌,未必要抱定疫苗這一棵“樹”。
“感染HPV後,病毒可潛伏在細胞內若幹年,一旦機體免疫力降低,潛伏的病毒可恢複活動。”他說,從潛伏感染期到進入HPV相關的腫瘤期,特別是發展成宮頸癌,中間有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還會有宮頸上皮不典型增生(在病理上稱“宮頸上皮內瘤變”)等癌前病變的警示,足夠采取防範措施,保護自己免於陷入癌魔之手。
查出HPV陽性 不代表一定進展為癌症
對熟女而言,更經濟可靠的防癌辦法是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包括HPV檢測和宮頸細胞學篩查兩項,其中HPV檢測的結果最牽動患者的心。
婦檢結果顯示HPV陽性,這個消息令32歲的許女士十分憂慮:“我要馬上準備抗癌嗎?”這種想法在患者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實際上,陽性不代表宮頸癌的進展程度。
張帝開指出,HPV陽性婦女能否進展到宮頸上皮內高度病變等癌前病變和癌症,與屬於哪種亞型有很大聯係。研究顯示,出現宮頸低度病變的女性中,高危型別HPV感染陽性的婦女,宮頸病變進展的危險性大於低危型HPV感染或HPV陰性的婦女。此外,HPV 的DNA載量水平、HPV首次感染的時間等,對宮頸病變的進展也有一定意義。
六類高危女性要定期婦檢
目前最佳的檢查組合方案為TCT(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加HPV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和HPV檢測相結合,能測出絕大部分高度和低度的病變。三甲醫院做這兩項檢查費用約五百多元,對女性而言,少置辦幾瓶護膚品或幾件衣服就可了解自身健康風險。
做TCT和HPV檢查需在婦檢時采集標本,用專用的小刷子在宮頸上刷取若幹細胞,隻消幾分鍾時間,不痛也沒有創傷。檢查前也不需要做什麼準備,隻要避開月經期就可以了。若檢測HPV為陰性,可一到兩年查一次宮頸細胞學。如果檢測HPV為陽性,應三到六個月複查一次TCT。如果兩項檢查皆為陽性,“升級”為宮頸癌的風險要高很多,還需要進行陰道鏡檢查。
張帝開建議,六類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尤其要注意定期婦檢:一是性生活過早;二是較早生育或多次生育的女性;三是有多個性伴侶,或配偶有多個性伴侶的女性;四是男性伴侶包皮長或患生殖器皰疹等性傳播疾病;五是有宮頸病變,如宮頸炎、宮頸癌前病變等;六是有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陰道癌或外陰癌等家族史。一旦出現不正常陰道出血,尤其是性生活後出血,應馬上進行宮頸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