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曆摘要
患者男,68歲。因納差、消瘦3個月,發熱、咳嗽2周入院。患者於2002年2月起自覺進行性納差、消瘦,無反酸、噯氣、惡心、嘔吐、腹痛。2月8日外院胸部X線片示:左側胸膜肥厚、肋膈角消失、左胸壁小結節影。上消化道造影未見異常,未予治療。5月16日患者出現發熱,體溫37.3℃~38.8℃,夜間為著;無畏寒、寒戰,伴咳嗽、咯少許白痰,左側胸部隱痛,無咯血、呼吸困難。遂於我院門診拍胸部X線片,胸部高分辨CT示:左胸壁多個球形隆起,左側少量胸腔積液。為進一步診治收入我院。發病以來體重下降30餘斤。既往患“前列腺肥大”、“膽囊結石”。
入院查體 體溫37.9℃,血壓110/65 mmHg,一般情況差,輕度貧血貌,全身淺表淋巴結未及腫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心髒、腹部未見異常,雙下肢腫。肛診:前列腺Ⅲ°腫大,中央溝變淺,指套無血染。患者入院後仍發熱、體溫最高達39.0℃,無明顯伴隨症狀,予以對症退熱及支持治療。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7.7×109~7.9×109/L,中性粒細胞64%~74%,血紅蛋白96~101g/L,血小板478×109~516×109/L;尿常規、便常規+潛血(-);肝腎功示: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19U/L,堿性磷酸酶(ALP)292U/L,穀氨酰轉移酶(GGT)68U/L,乳酸脫氫酶(LDH)143U/L,白蛋白(ALB)23g/L,A/G0.4,肌酐(Cr)1.0mg/dl,尿素氮(BUN)14mg/dl;凝血酶原時間(PT)16.5 s,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 43.3 s,纖維蛋白原670 mg/dl;血培養、痰培養(2次肺炎球菌20%~50%);血沉128 mm/1h,抗結核抗體、痰抗酸染色(-);血腫瘤篩查:CA199、CA50、癌胚抗原(CEA)正常,酸性磷酸酶(PSA)1.0 ng/ml;痰找瘤細胞(-);蛋白電泳:γ球蛋白37.2%(可見M蛋白);免疫球蛋白:IgG 34.3g/L,IgA 5.12g/L;尿輕鏈定量:κ19.6~19.9 mg/dl,λ<5.0 mg/dl;尿β2-MG:1894.5 ng/L;血免疫電泳:IgG、IgA增多,輕鏈λ/κ比例倒置;骨髓塗片(圖1)示:增生活躍,漿細胞增高占7%,部分細胞胞漿豐富、呈火焰狀,初漿區消失,核小、可見雙核。B超示:前列腺肥大;X線片示:頭顱、骨盆、胸椎、腰椎未見骨質破壞。5月31日於CT引導下行左胸壁腫物穿刺活檢術,病理報告惡性腫瘤、間皮瘤可能性大。免疫組化:AE1/AE3(+),CEA(-),MC(+), Calretinin(+), TB(-);進一步行頭顱、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見明確轉移病灶。內科查房及病理科臨床病理討論:考慮惡性間皮瘤診斷成立,伴有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
圖1 骨髓增生活躍,漿細胞部分細胞胞漿豐富、呈火焰狀,初漿區消失,核小、可見雙核
2002年6月28日於全麻下行胸壁腫物切除術,術中見腫物在胸膜廣泛生長,累及髒層及壁層胸膜,伴有血性胸腔積液約1000 ml;術後病理報告(圖2):惡性間皮瘤。免疫組化示:AE1/AE3(++),CEA(-),MC(+),Calretinin(+)。術後患者恢複良好,一度體溫恢複正常,複查蛋白電泳:γ球蛋白36.2%;免疫球蛋白 IgG 25.2 g/L,IgA 4.28 g/L。7月30日開始予吉西他濱、順鉑化療,目前仍在繼續觀察治療中。
圖2 胸壁腫物切除術病理證實為惡性間皮瘤 (HE×150)
診斷 惡性間皮瘤,伴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
病例討論
漿細胞增生可分為3類:①惡性增生,如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多有明顯的臨床表現。②良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病因不明,臨床表現呈良性過程。③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繼發於其他疾病,臨床症狀主要與原發病有關,診斷過程往往頗為曲折。
近年關於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在臨床上已逐步引起醫師的重視,其特點主要包括:①發熱、貧血或伴肝脾腫大;②血清球蛋白顯著增高,多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Ig)增高,但亦可出現M蛋白;③骨骼X線檢查無骨質破壞;④骨髓漿細胞輕度增加,一般在10%以下,極少超過20%,可出現少數異常的漿細胞;⑤能找到原發病,常見的有慢性感染(如結核、膽道感染、泌尿係感染、支氣管炎等)、惡性腫瘤、風濕免疫病、慢性肝病、造血係統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其機製一般認為是外來感染或內在某種抗原刺激,導致單克隆或多克隆的漿細胞增生,因而可能產生過多的單克隆或多克隆Ig。其中,惡性腫瘤繼發的漿細胞增生症,包括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神經纖維肉瘤、腎透明細胞癌、腎上腺癌等,但國內外尚無惡性間皮瘤伴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的報告。
本例病人的蛋白電泳出現M蛋白,骨髓塗片又提示漿細胞增多,並具有一定“異形性”;結合患者發熱而無感染表現,腫瘤迅速進展、3個月內胸壁腫塊增大明顯,一度使我們對細針穿刺的間皮瘤診斷產生質疑,而考慮是否存在淋巴瘤或骨髓外漿細胞瘤的可能。
但進一步行血免疫電泳示: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骨骼X線片未見骨質破壞;頭顱、腹盆腔CT、全消化道造影未見占位性病變,亦無深部淋巴結腫大證據。臨床病理免疫組化AE1/AE3陽性,提示上皮來源腫瘤,而MC、Calretinin對間皮瘤特異性較高,考慮惡性間皮瘤伴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手術切除胸壁腫塊,病理進一步確證了惡性間皮瘤的診斷。並且患者於術後一度體溫逐漸恢複正常,γ球蛋白下降,也證實了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的診斷。
總之,對臨床上以發熱、血沉增快、血清球蛋白增高、骨髓漿細胞增多為特點的病例,應考慮反應性漿細胞增生症的可能,對於其潛在的病因,應尋找有關線索,以求早期確診,及時治療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