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原發性腎細胞癌(RCC)作為泌尿係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傳統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切除和經皮熱消融,但此類方法對因年齡、醫療條件或腫瘤位置而無法接受手術的患者來說存在明顯限製。此外,對於原發灶較大或鄰近重要結構的腫瘤,熱消融的療效受限,且存在一定的並發症風險。因此,需要探索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療手段。
2024年3月,The Lancet Oncology雜誌發表了題為“Stereotactic ablative body radiotherapy for primary kidney cancer (TROG 15.03 FASTRACK II): a non-randomised phase 2 trial”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為SABR在原發性腎細胞癌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科學基礎。
研究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非隨機化的Ⅱ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立體定向消融放療(SABR)治療原發性腎細胞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共納入70名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26Gy的單次SABR治療,適用於直徑4cm或以下的腫瘤;另一組接受42Gy分割三次的SABR治療,適用於直徑超過4cm至10cm的腫瘤。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後12個月的局部控製率達到了100%,表明SABR治療原發性腎細胞癌具有極高的局部控製效果。在70名患者中,有23名接受了單次26Gy的SABR治療,47名接受了42Gy三次分割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43個月,期間未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4級不良事件或癌症相關死亡。7名(10%)患者出現了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包括惡心和嘔吐(4%)、腹部、側腹或腫瘤疼痛(6%)、結腸梗阻(3%)和腹瀉(1%)。此外,患者的腎功能在治療後也顯示出可接受的下降幅度,基線平均eGFR為61.1 mL/min/1.73 m²,12個月後平均下降10.8 mL/min/1.73 m²。
局部控製率
本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SABR治療原發性腎細胞癌所展現的卓越局部控製率。治療後12個月,所有患者的局部控製率達到了100%,這一數據遠超過以往研究中所報道的局部控製率,顯示了SABR在治療原發性腎細胞癌方麵的高效性。具體而言,23名患者接受了單次26Gy的SABR治療,而47名患者則接受了42Gy三次分割治療,無論是哪種劑量分割方式,均未觀察到局部治療失敗的情況。
生存率
除了局部控製率的顯著成果外,研究還觀察到了患者生存率的全麵肯定。癌症特異性生存率在研究期間同樣達到了100%,意味著沒有患者因腎細胞癌而死亡。此外,12個月和36個月的無遠處轉移生存率分別為97%(95%CI:89-99),整體生存率在12個月時為99%(95%CI:90-100),在36個月時為82%(70-89),這些數據進一步證實了SABR治療的有效性。
腎功能穩定保持
在腎功能方麵,研究結果顯示,基線平均eGFR為61.1 mL/min/1.73 m²(95%CI:56.5 to 65.6),12個月後平均下降了10.8 mL/min/1.73 m²(–13.1 to –8.5) ,24個月後進一步下降至14.6 mL/min/1.73 m²(-17.1 to -12.1 ),但之後趨於穩定。這表明SABR治療後,患者的腎功能雖然有所下降,但並未出現持續惡化的情況,腎功能的穩定對於患者的長期健康至關重要。
不良事件的可控性
在安全性方麵,70名患者中有7名(10%)經曆了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包括惡心和嘔吐、腹部、側腹或腫瘤疼痛、結腸梗阻和腹瀉。這些不良事件雖然需要關注,但相較於其他治療方式,SABR治療的不良事件風險較低,且沒有觀察到4級不良事件或治療相關死亡,說明SABR治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討論與總結
相較於其他研究,本文的獨特價值在於其為非手術的原發性腎細胞癌治療提供了高級別的臨床證據。FASTRACK II研究是首個多中心前瞻性臨床試驗,證實了SABR在治療較大腫瘤(平均直徑4.6cm)和複雜病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結果不僅填補了非手術治療方案的空白,還為那些不適合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此外,SABR治療的非侵入性和較低的並發症風險,預示著它可能成為未來原發性腎細胞癌治療的重要方向。隨著對SABR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優化,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將為腎癌患者帶來更為精準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SIVA S, BRESSEL M, SIDHOM M, et al. Stereotactic ablative body radiotherapy for primary kidney cancer (TROG 15.03 FASTRACK II): a non-randomised phase 2 trial.Lancet Oncol[J]. 2024;25(3):308-316. doi:10.1016/S1470-2045(24)00020-2
“醫學論壇網”發布醫學領域研究成果和解讀,供專業人員科研參考,不作為診療標準,使用需根據具體情況評估。
編輯:且行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