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林教授:推動胃癌診療關口前移,推進胃癌精準化、個體化治療|2024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4-07-26

導語:胃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約有37萬人死於胃癌,幾乎接近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1/4。2024年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以“綜合施策、科學防癌”為主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特邀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劉鳳林教授分享胃癌疾病相關知識及規範化診療。

CHTV&醫學論壇網:目前我國胃癌的發病概況?

胃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40~60歲,男多於女,約為2:1。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見於胃竇部,尤其是胃小彎側,未經治療者平均壽命約為13個月。我國是一個胃癌大國,每年新發病例在30萬-40萬之間,並以中晚期為主。根據國內不完全統計,80%的胃癌患者都是在中晚期得以確診,早期發現的患者相對較少,大概隻有20%左右。因此,我國胃癌的病死率較高。在近期進行的全國腫瘤篩查中,我國胃癌發病率位居第五名,死亡率位居第三名。整體看,我國胃癌的診治依然任重而道遠。

CHTV&醫學論壇網:目前胃癌的主要篩查手段?哪些人群需要做重點篩查?

針對胃癌,目前最主要和最直觀的篩查手段是胃鏡檢查。其他一些檢查手段,比如大便隱血、腫瘤指標篩查,相較胃鏡檢查,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差。我國鄰國的日本和韓國,胃癌的早期發現比例都在60%以上,特別是日本目前已經在70%以上。導致這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日韓進行了全國範圍的胃癌早篩。在這方麵,我國仍有待進一步的努力。因此,在今年的兩會上,有專家提議把胃腸鏡作為我國體檢的常規篩查項目。

此外,生活中的一些小症狀會提示我們需要進行胃癌的重點篩查,比如長期胃部不適,進食後的飽脹等,這些都是胃病的信號,值得大家關注。等到症狀明顯或者是進展到比較晚的時候再去進行檢查,容易延誤治療。

CHTV&醫學論壇網:近年來,精準外科手術、精準放療、免疫治療以及很多創新療法都給更多的患者帶來生存上的獲益,請簡要介紹目前胃癌的治療現狀?

目前精準醫學的理念已經貫徹到各個專科和亞專科,在今年3月,我國剛剛發布了胃癌外科精準治療的專家共識。對於早期胃癌,目前的治療手段比較多,可以嚐試內鏡下的切除。而對於非終末期的胃癌,可以建議做腹腔鏡或開放手術,甚至機器人手術,都可以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其中,腹腔鏡手術和機器人手術對患者創傷更小,恢複也更快。

同時,隨著精準醫學的理念不斷地發展,我們更加強調在保證腫瘤治療效果的前提下,更好地保留患者的胃部功能,從而讓患者更快回歸到正常生活當中,盡可能滿足患者治療後對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的社會需求,這也是大部分患者的期望,我們外科醫生正在不斷為此而努力。

CHTV&醫學論壇網:我國胃癌的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展望未來,您認為胃癌的防治工作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麵?

胃癌防治的重點就是胃癌的早診、早治、早篩。首先,病人病灶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對患者帶來的心理負擔或者手術的創傷就越小。一期的胃癌,內鏡下局部切除就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二期和三期的胃癌,可以通過機器人,腹腔鏡,甚至開放手術治療,但五年生存率迅速下降,在70%到50%。而對於四期的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能隻有10%。此外,早期發現的患者可能不太需要化療、放療、免疫治療這些綜合治療的手段,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也降低了對於醫保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負擔,所以還是強調早診,早治,早篩。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健康要更加的關注,每年或者兩三年定期去做一次胃鏡的篩查。對於一些隱性的症狀,比如說不明原因的消瘦,特別是如果有家族史,或者有幽門螺杆菌感染等高危因素的話,定期進行胃鏡的篩查,是更為可行的方法。

專家簡介

劉鳳林 教授

外科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二外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微無創委員會胃腸外科學組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醫師協會外科分會委員兼秘書

上海市醫學會外科分會微創外科學組副組長

中華外科雜誌青研社胃腸組副組長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菁英彙胃腸組組長

現擔任《中華實驗外科雜誌》編委、《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通訊編委,《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特邀審稿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百姓健康頻道(CHTV)、醫學論壇網

關鍵字: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