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駐地記者 孫國根 通訊員 蒲欣 楚凡)12月18日記者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舉行的,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腫瘤學分會主辦的第三屆腫瘤多學科專科建設浦江論壇上獲悉,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腫瘤學分會會長丁罡教授,張智、陳瑉惺、向明、趙曉菁、趙航、倪曉東、吳唯勤等專家的共同課題“數字療法的監管體係構建及案例研究”啟動。
據丁罡介紹,數字療法是一種向患者提供的、基於循證醫學證據的治療措施或幹預措施。這些措施由軟件程序驅動,其本質是服務的數字化,核心功能則是用於預防、管理或治療某種疾病;數字療法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協同使用,在改善患者健康方麵成效顯著,尤其在腫瘤、慢病和精神治療方麵,可以給患者提供個性化方案,推進治療標準化。
據悉,由於腫瘤的複雜性和慢病化趨勢,腫瘤患者對於遠程監測等數字療法的需求更高,而精準、個體化的整合型全病程管理服務體係能夠有效兼顧院內院外管理,提升腫瘤患者的生存獲益,改善患者看病難、就醫遠的問題,使醫療資源欠發達地區的患者也能享受到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我國關於數字療法發展的政策保障尚不足,目前在數字療法的定義、適用範圍、分類界定以及技術審評問題上仍待完善;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針對監管內容不明等難點、痛點和堵點等問題。
課題組將在在地方實踐和具體數字療法開展案例研究基礎上,通過對案例拆解分析,提煉數字療法監管各環節工作要點,探索更多 “X;歸納總結國際上數字療法監管的典型模式,提出完善我國數字療法監管體係的政策建議為我國建立健全數字療法的監管體係提供借鑒,助推我國數字療法規範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據悉,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腫瘤學分會是在上海市衛健委、上海市醫療機構協會的指導下成立,設有16個多學科專委會;目前,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整合臨床培訓基地和腫瘤整合康複培訓基地已落戶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和浦東新區癌症康複促進會,此標誌著上海在癌症防治領域創新實踐,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整合型服務體係。
據記者了解,腫瘤學分會各多學科專委會聚集了上海市腫瘤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運用前沿醫療科技手段,讓腫瘤診療新技術和多學科診療模式得到推廣應用,尤其針對疑難複雜腫瘤疾病,發揮了多學科的優勢,為患者製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明顯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並在社區開展腫瘤康複科普教育活動,已首次在浦東新區15個社區開展了“微笑行動”癌症康複科普係列活動,線上線下受眾人次超過20萬人次。推動了癌症康複知識的科普性、覆蓋性及多樣性,促進癌症患者全方位、全程管理,切實提高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論壇特邀美國著名家庭醫生霍夫曼教授 、上海中醫藥大學公共健康學院健康營養研究室沈紅藝教授和上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主任鍾薏教授作學術演講。
論壇為“玄合杯”科普大賽中獲一等獎的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勝醫生的《結直腸-如何遠離結直腸癌》 ;獲二等獎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姚峪嵐醫生的《重症-重症搶救黑科技》和複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宇醫生的《甲狀腺-髓樣癌》 ;獲三等獎的上海國際醫學中心李凱、上海九院胡光富、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姚冽等的科普作品頒獎。
論壇上,腫瘤學分會專委會評審小組經評選還選出了2023年度優秀專委會5組、優秀主任委員5位、優秀秘書長5位,並進行了頒獎;新增設中醫腫瘤專委會、腫瘤營養專委會、國際醫療專委會3個專委會。
上海市衛健委健康促進處處長王彤、上海市法學會衛生法學研究會秘書長張智、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等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