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首創雙靶點ADC亮相2023 ASCO!或有望突破EGFR-TKI耐藥瓶頸

作者:趙麗芳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3-07-03

2023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上,張力教授牽頭的 first-in-class EGFRxHER3 雙特異性 ADC的首項人體 I 期臨床研究「BL-B01D1, a first-in-class EGFRx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r: Results from a 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y.」(摘要號:3001)正式發布。

BL-B01D1是我國藥企自主研發的first-in-class的ADC藥物,由EGFRxHER3雙特異性抗體通過可切割接頭與新型TOP-I抑製劑有效載荷連接組成,可以針對EGFR依賴腫瘤靶向殺傷,預防HER3引起的耐藥的同時實現對腫瘤細胞的精確殺傷,減少小分子毒素對人體正常細胞的破壞。
# 0 1
靶點ADC新藥毒性較小,患者耐受性更好

本次研究納入了195例有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包括 EGFR 突變陽性和 EGFR 野生型非小細胞肺癌、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大部分患者是經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後的患者。所有患者分別接受0.27、1.5、3.0mg/Kg QW、2.5、3.0、3.5mg/Kg D1、D8 Q3W或4.5、5.0、6.0mg/Kg D1 Q3W劑量組的爬坡探索。

劑量限製性毒性(DLT)在 3.0 mg/kg 和 3.5 mg/kg D1、D8 Q3w 治療組發生,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最大耐受劑量(MTDs)為 3.0 mg/kg D1、D8 Q3W 和 6.0 mg/kg D1 Q3W。

張力教授:“基於安全性和有效性,BL-B01D1的RP2D劑量推薦為2.5 mg/kg D1D8 Q3W。

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TRAEs)包括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脫發、惡心、虛弱、食欲減退、厭食、腹瀉、口腔潰瘍、皮疹。大部分治療相關毒性對症治療後均可恢複,僅3%的患者因毒性導致治療提前終止。未觀察到間質性肺病(ILD)。
結論顯示,BL-B01D1在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實體瘤患者中表現很好的可耐受性和安全性,同時也展現了良好的療效。
# 02
ADC新藥療效初露鋒芒,打破EGFR-TKI耐藥治療瓶頸

本次研究共有139例患者在數據截至前完成腫瘤療效評價,整體客觀緩解率(ORR)達到45.2%。

在EGFR 陽性肺癌、EGFR 野生型肺癌以及鼻咽癌中,BL-B01D1的療效最好。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共38例,整體ORR達到 63.2%。大部分EGFR野生型患者(90%)既往均接受過化療±EGFR-TKI治療,ORR達到44.9%。在既往接受二線及以上治療的鼻咽癌患者中,ORR達到53.6%。頭頸部腫瘤和SCLC,目前因為入組人數較少,ORR相對低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既往接受過EGFR-TKI治療,34例患者既往使用三代EGFR-TKI治療、68%之前接受過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BL-B01D1可有效解決 EGFR-TKI 耐藥問題。
張力教授指出,BL-B01D1的作用機製是細胞毒藥物殺滅腫瘤,因此,不受耐藥機製影響。

BL-B01D1是全球第一款投入臨床試驗的雙靶點ADC藥物,此次研究結果表現出對EGFR突變的NSCLC和NPC較高的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雙靶點ADC的設計也將擴大實體瘤治療範圍;BL-B01D1尤其對EGFR突變治療以及EGFR-TKI耐藥展現出巨大潛力,在未來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本文首發:oncology論壇

講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張力教授

作者:王玲

關鍵字:2023年6月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