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OG2023 | 早期臨床研究分會場

作者:蔡潔媛 來源: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 日期:23-06-13

2023年6月10日,第13屆北京消化腫瘤國際高峰論壇暨中國胃腸腫瘤臨床研究協作組年會(CGOG)線下會議精彩繼續。本場大會以早期臨床研究為主題,邀請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腫瘤新藥研發公司的多位專家,和腫瘤早期臨床研究前線的多位教授出席現場會議,同時大會開放線上直播,實時播送現場盛況,線上觀看人次超10萬。

大會伊始,大會主席沈琳教授致辭。首先沈琳教授代表主辦方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同道表示感謝。本場早期臨床研究分會場聚焦於腫瘤新藥研發的目前形勢和未來方向,對現存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全麵的彙報與討論。

隨後話筒交給了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邱萌教授。邱教授首先感謝沈琳教授及團隊的邀請,並熱烈歡迎各位專家同道出席本次盛會。在邱教授的主持下,會議開始了第一環節的精彩報告。

第一位講者是來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的宋媛媛教授。宋教授圍繞新形勢下抗腫瘤藥物早期研發的臨床審評考慮進行了彙報。結合近年雙抗類藥物和ADC藥物的研發和獲批情況,宋教授介紹了新藥的臨床審評考慮;通過列舉一些典型的雙抗和ADC藥物的早期臨床研究過程,宋教授提出要以患者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合理設計藥物;進行整體化思考,加強基礎研究,探索最佳的給藥策略。

隨後,百利天恒藥業的董事長&CSO朱義博士以腫瘤免疫後時代新藥研發熱點為主題,針對ICI和ADC藥物的耐藥/進展問題,提出ICI+ADC聯用開啟了ICI治療後時代的觀點,詳細梳理了目前ICI+ADC聯用的臨床研究項目。針對抗腫瘤新藥的研發思路和未來趨勢,朱義博士為大家介紹了抗腫瘤藥物中的“核導彈”—ADC類新藥,和“鋼鐵俠”—CART/CD3 engager類藥物,目前研究數據提示未來可期。

最後進入討論環節,參與本次討論的嘉賓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的陳曉媛教授、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的石燕教授、齊魯製藥的康曉燕博士、中國生物製藥的王琳娜博士,和蘇州創勝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的戚川博士。各位專家圍繞抗腫瘤新藥研發的方向和挑戰展開了精彩的討論。提出抗腫瘤新藥早期臨床研究的順利開展,不僅依賴於研發者、申請者、監管者的協調配合,還依賴於製度與法規的完善,以達到藥企研發效率與臨床實踐可行性的平衡。

會議第二環節由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龔繼芳教授主持。在龔教授的主持下,會議開始了第二環節的精彩報告。

首先由來自阿斯利康全球研發(中國)有限公司的殷曉璐博士以診斷和藥物共同開發的策略及合作模式為主題進行了本次會議分享。殷博士依次介紹了診斷和藥物共同開發的意義和挑戰,策略及合作模式,以及伴隨診斷開發的成功要素和挑戰,並重點強調了高質量的標本在診斷和藥物共同開發中的關鍵作用。

接下來,來自加科思藥業的王印祥博士為大家介紹了針對難成藥靶點的新藥研發策略。對於過去十年抗腫瘤藥研發的困境,王博士為大家講解了針對腫瘤的三大信號通路上難成藥靶點的布局:SHP2抑製劑、KRAS G12C 共價結合抑製劑、p53 Y220C小分子抑製劑。針對PD1抗體無效或耐藥的抗腫瘤藥研發布局:新一代免疫激動劑-抗體偶聯物iADC、STING下遊靶點。更新了大家對難成藥靶點的認識。

討論環節部分,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芬教授、思路迪白躍宗博士、上海聯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呂承博士、齊魯製藥有限公司鄭善鬆博士針對診斷和藥物共同開發的模式和技術問題,以及精準用藥導向的新藥研發進行了充分討論與展望。

會末,龔繼芳教授對本場會議進行了簡單總結:各位專家在本場會議中基於腫瘤早期臨床研究目前存在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向發表了精彩演講,令人受益匪淺。沈琳教授再次致感謝辭,感謝各位專家同道遠道而來,感謝演講和討論嘉賓為我們帶來的學術饕餮盛宴!

原創: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 寫稿人:蔡潔媛 審稿人:張淼

第13屆北京消化腫瘤國際高峰論壇暨CGOG2023年會6月7日—11日

掃碼觀看會議精彩內容

關鍵字:第13屆北京消化腫瘤國際高峰論壇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