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正式啟動。為迎接這一活動的到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CHTV、醫學論壇網圍繞腫瘤防治話題聯合采訪了多位腫瘤學專家。
本期采訪專家為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胃癌中心的梁寒教授,麵臨80%以上的中晚期胃癌患者,提升胃癌治療效果的機遇在哪?1
本期看點:
我國胃癌發病特點?
胃炎到胃癌需要多久?
胃癌的手術治療
胃癌的免疫治療
國產原研藥未來之光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多年來占據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第三位。在中國,80% 的胃癌在首次確診時已是局部進展期、甚至是晚期。因此治療非常具有挑戰性。
胃癌的發病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中、日、韓是胃癌的高發地區,這與當地高鹽飲食、烹調方式有關。歐美胃癌的發病率低。
在中國,特別是北方地區,食鹽量比較多。研究調查顯示,中國4個胃癌高發地區分別在遼寧-莊河、山東-臨朐、福建-長樂、甘肅-武威。日本是一個海洋型國家,盛產大量海產品,人們對醃漬海產品進食的較多,所以造成胃癌高發。以韓國燒烤為典型的高鹽、熏製等不太健康的烹調方式,長期對胃造成損傷,也容易得胃癌。
但是,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普及胃癌早篩後,日本早期胃癌幾乎占胃癌總數的80%,韓國早期胃癌則占60%,兩國主要靠微創保功能手術,預後較好。胃癌在歐美反而是發病率較低的小瘤種,主要以內科治療為主,手術作用較小。
反觀中國早期胃癌僅占15%左右,80%以上是局部進展期和晚期。因此通常采用放化療、靶向、免疫結合的綜合治療和手術治療,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由於胃癌發病的特殊性,中國胃癌需要開展自己的多中心研究,積累自己的臨床數據,來指導本國胃癌的臨床實踐。
一個胃炎患者發展到胃癌,需經曆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癌4個階段。
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可發展為胃癌,中間大概曆經10~20年。萎縮性胃炎,也可能是隨著年齡增加,胃粘膜自然萎縮,僅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並不容易發展成胃癌。所以定期檢查胃鏡,無需過度恐慌。
若同時有胃潰瘍、幽門螺旋杆菌感染、家族聚集現象等多個胃癌高風險因素,則需要每兩年複查一次胃鏡。
預防胃癌還是從日常飲食、烹飪習慣改變,每天食鹽量低於5g左右,多吃水果蔬菜、三餐規律。從根本上預防胃癌。
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是我國胃癌治療的主要手段。
如今腫瘤外科,乃至整個外科治療,已經進入“微創時代”,即在腹腔鏡下、達芬奇機器人做的腫瘤切除手術,通常適用於沒有淋巴結轉移的早期胃癌。
相關胃癌診治指南明確指出,Ⅰ期、Ⅱ期胃癌,這類胃癌通常癌細胞僅侵犯到黏膜及黏膜下層、沒有突破胃壁,適合做微創手術及機器人手術。
Ⅲ期胃癌需要規範性治療,即做三個療程化療,再采取手術治療,這部分病人也可以采取微創治療。所以,我國胃癌的治療已經步入精準和微創的治療時代。
微創手術最大的優勢是腹腔鏡器械的精準和手術視野的放大。手術顯示屏下,病灶以及病灶周邊淋巴結轉移看得非常清晰,機器人操作比人工切除更精細。其次,手術切口僅為幾個孔洞,一個腹腔鏡、一個器械負責切除,不僅創傷小,也有美容作用。
近年來,胃癌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為我國大量的局部進展期胃癌患者帶來了生存的希望。
CheckMate-649國際多中心研究,證實一線化療加PD-1抑製劑是晚期胃癌的一種標準治療方案。國內的十幾項單中心研究顯示,既往單純化療,術後完全緩解的病例僅有5%;化療加免疫再手術,術後的緩解率提高20-30%。此外,免疫還和靶向、放療聯合,取得很好的效果。
由於免疫治療副作用小、治療效果明顯,正逐漸成為未來腫瘤治療的發展方向,被稱為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
“不過,免疫治療需不需要檢測PD-1表達,在臨床上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
我國醫藥企業從仿製藥向原研藥過渡,一些國內大型藥企在新一輪的免疫治療角逐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國際上有兩種免疫治療藥物:O藥和K藥。中國目前有30餘種不同類型的抗PD-1單抗免疫藥物,其中幾款在臨床上療效不亞於國際的O藥、K藥。國產的靶向藥物也有抗血管生成藥物的廣譜阿帕替尼、呋喹替尼。這些抗腫瘤藥物研發基於本國受試者的臨床研究,更加適合自己。
國產原研藥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很多國產靶向、免疫藥物進入醫保、集采後,價格要比進口藥低於10倍,既保證了用藥需求,還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我國胃癌大部分是中晚期,在推進早診早治的同時,大量的中晚期患者需要治療。在未來,如何提升胃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長期生存率,是醫療結構、醫藥企業乃至全社會媒體共同努力的方向!
胃癌防治,重在預防。大家一定要提倡這種健康飲食方式、烹調方式。聚餐時提倡使用公筷,避免幽門螺杆菌的感染。提倡使用健康的烹調方式,胃癌是可防可控。
專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