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細胞癌患者抗菌肽與分光光度膚色參數的相關性

作者:醫路坦克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2-12-30

        抗菌肽(AMPs)是人類天然免疫係統的活性分子,參與宿主防禦和調節炎症過程。AMPS在增強皮膚免疫力、動員上皮表麵以及對許多病原體和緊急情況提供不同的抑製作用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描述了1200多種不同來源的AMP,其中20多種在人類皮膚中發現)。人體皮膚中存在的蛋白質主要包括放線菌素、β-防禦素和真皮殺菌素。

        Cathelicidins是一個具有保守前肽序列的amp家族,已在一些哺乳動物物種中被描述。LL-37蛋白是唯一在人類中發現的cathelicidin衍生的AMP家族。LL-37存在於多種細胞類型中,如角質形成細胞、呼吸道上皮細胞、腸細胞、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和肥大細胞。因此,LL-37可以在皮膚、氣管、食管、胃、腸、肝髒、脾髒、骨髓和血漿中找到。

        目前已經確定了四種主要類型的β-防禦素:人類β-防禦素-1 (HBD-1)、人類β-防禦素-2 (HBD-2)、人類β-防禦素-3 (HBD-3)和人類β-防禦素-4 (HBD-4)。然而,隻有前三種存在於皮膚中,主要由角質形成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產生,這些細胞在血漿中檢測到。

        AMP在酒渣鼻、銀屑病和特應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膚病中顯示異常表達或活性。此外,研究證實,HBDS和放線菌素在不同腫瘤患者中的表達發生了變化。FIJAłKowska等人比較了49例基底細胞癌患者和59例健康對照患者的血中腸毒素和HBD2濃度。

        作者描述了基底細胞癌患者血清β-防禦素-2和放線菌素水平顯著升高,並且這些AMP檢測基底細胞癌的特異性很高。Gambichler等人在22例基底細胞癌患者中描述了類似的結果,同時進行了β-防禦素的mRNA表達。作者證明,與對照組相比,基底細胞癌患者HBD-2的mRNA表達顯著增加。

        本研究旨在評價基底細胞癌患者血漿AMPs濃度與膚色分光光度參數的相關性,並與健康對照組進行比較。

        方法:測定100例皮膚癌患者(皮膚癌患者50例,正常對照50例)的血漿中草素和β-防禦素-2的濃度,並用真皮分光光度計測膚色參數。

        皮膚癌患者和非皮膚癌患者手臂上皮膚紅斑水平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之間的關係(注:殘留-來自GLM模型的殘留物,包括解釋性別、年齡、皮膚癌存在、EI臂以及交互作用的變量:性別×EI臂,年齡×EI臂)

        皮膚癌患者和非皮膚癌患者手臂上皮膚紅斑水平與HDB-2水平之間的關係(注:殘留-來自GLM模型的殘留物,包括解釋性別、年齡、皮膚癌存在、EI臂以及交互作用的變量:性別×EI臂,年齡×EI臂)

        皮膚癌患者和非皮膚癌患者右側臀部皮膚紅斑水平與HDB-2水平之間的關係(注:殘留-來自GLM模型的殘留物,包括解釋性別、年齡、小組成員、EI臀部的變量,以及交互作用:性別×EI臀部,年齡×EI臀部)

        結果:基底細胞癌患者外周血中防禦素和β-防禦素-2水平顯著高於正常對照組。在健康對照組患者中,當紅斑增加時,放線菌素和β-防禦素-2的水平也會增加。在基底細胞癌患者中,這種關係的方向相反--抗菌肽濃度下降,紅斑水平上升。

        結論:血漿中放線菌素和HBD-2濃度顯著升高與基底細胞癌的發生密切相關。皮膚癌改變了皮膚紅斑強度與放線菌素和HBD-2水平之間的關係。這可能與皮膚癌患者的免疫反應不足有關。在尋找細胞因子或肥大細胞疾病方麵,新的研究方向可能是先驅。

        文獻來源:

        Fijałkowska M, Koziej M, Antoszewski B, Correlations between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spectrophotometric skin color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basal cell carcinoma.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22 Dec 21;

關鍵字:基底細胞癌,抗菌肽,分光光度膚色參數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