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高建青/韓旻團隊報道響應性後組裝“多肽納米毯”抗腫瘤轉移新策略

作者:生物世界 來源:生物世界 日期:22-06-07

在循環腫瘤細胞真正抵達並定植於潛在轉移風險的遠端髒器組織之前,原位腫瘤分泌腫瘤相關分泌因子(TDSF)誘導轉移前微環境的發展形成。轉移前微環境對於腫瘤轉移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假若能阻止轉移前微環境的形成,是否就能夠做到“釜底抽薪”,控製甚至預防腫瘤轉移的發生?

近日,浙江大學藥學院高建青教授、韓旻副教授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了題為:Peptide nano-blanket impedes fibroblasts activation and subsequent formation of pre-metastatic nich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構建體內響應性後組裝“多肽納米毯”在腫瘤轉移的防治方麵提出新策略。

研究團隊在成功構建腫瘤轉移前微環境動物模型的基礎上,記錄了在肺轉移前微環境發展過程中,基質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兩大方麵的動態病理進程,主要包括:成纖維細胞激活、胞外基質成分沉積、血管新生及通透性提高、骨髓來源的免疫抑製性細胞(MDSC)募集並發揮免疫抑製性功能等。

基於轉移前微環境的病理特征,研究團隊設計構建了轉移前微環境響應性後組裝多肽分子FR17,並通過多種技術手段考察了該多肽分子在轉移前微環境定點後組裝形成的薄膜毯狀納米結構—作者將其命名為“多肽納米毯”。

多肽FR17在腫瘤上清液刺激後響應性自組裝形成“多肽納米毯”,抑製成纖維細胞的激活

機製研究揭示了響應性後組裝形成的“多肽納米毯”通過抑製轉移前微環境早期形成過程中成纖維細胞的激活,抑製促轉移基質微環境的發展形成;遏止基質重塑、血管新生和滲漏過程;抑製MDSC遷移趨化,降低了MDSC的募集比例,改善了免疫抑製性微環境。

在黑色素瘤肺轉移模型以及原位腫瘤切除術後複發和轉移模型中,多肽FR17均表現出良好的抗轉移效果。研究結果證明,響應性後組裝“多肽納米毯”通過對轉移前微環境發展形成過程的幹預,能夠有效降低腫瘤轉移風險。

論文示意圖:“多肽納米毯”通過抑製成纖維細胞的激活,遏製轉移前微環境的發展形成

該研究設計構建了轉移前微環境響應性後組裝多肽FR17,並證明FR17在體後組裝形成的“多肽納米毯”通過抑製成纖維細胞激活調控轉移前微環境的形成,實現了腫瘤轉移的有效防治,為抗腫瘤轉移多肽藥物遞送提供了一種自身具有微環境調控能力的響應性後組裝功能性載體平台。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為浙江大學藥學院博士生周熠,通訊作者為浙江大學藥學院高建青教授和韓旻副教授。

關鍵字:多肽納米毯,腫瘤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