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CRC)仍然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這突顯了專注於晚期疾病治療新療法的必要性。目前對局限性結直腸癌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或化療(CT)(主要是新輔助或輔助環境下的5-FU或卡培他濱和奧沙利鉑),而CT(5-FU、奧沙利鉑和伊立替康)仍然是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主要支柱。
一般說來,經典的CT製劑旨在通過在高度增殖的細胞中誘導DNA損傷導致細胞死亡來根除腫瘤。然而,大多數腫瘤包含不同比例的靜止細胞,包括癌症幹細胞,這些細胞對這些藥物無效,從而導致腫瘤複發和轉移。
目前針對結直腸癌(CRC)的治療是基於DNA損傷劑,這些藥物在一定比例的患者中仍然無效。基於非治愈性DNA損傷的治療是否以及如何影響腫瘤細胞的行為和患者的預後主要是未被研究的。
近日,來自巴塞羅那CIBERONC醫院的研究者們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p53 wild-type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hat express a fetal gene signature are associated with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的文章,該研究結果確定胎兒轉化率是患者預後和治療處方的有用生物標記物。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結直腸癌患者衍生的有機化合物(PDO),證明亞致死劑量的化療(CT)並不選擇先前耐藥的腫瘤群體,而是誘導對TP53野生型(WT)癌細胞特異的靜止狀態,這與獲得YAP1依賴的胎兒表型有關。
表現這種表型的細胞表現出很高的腫瘤啟動和轉移活性。核型YAP1和胎兒特征在診斷時存在於一定比例的腫瘤中,並預示著攜帶TP53WT CRC腫瘤的患者預後不良。研究者提供的數據表明,CT聯合YAP1抑製劑在根除耐藥的TP53WT癌細胞方麵具有更高的療效。
TP53WT PQL細胞在體外和體內均保持腫瘤起始能力
總之,研究者表明,暴露於亞致死性CT的結直腸癌患者衍生的有機物(PDO)和細胞係獲得了一種非衰老的靜止樣表型,這種表型在DNA損傷解決後持續存在,僅限於TP53 WT細胞。獲得這種持續性靜止樣(PQL)表型的細胞在體內表現出更高的轉移能力,並表達YAP1依賴的胎兒特征,這在未經治療的部分CRC腫瘤中也可以檢測到。
在攜帶WTTP53的腫瘤患者中,這種特定的胎兒特征的存在,或在腫瘤中檢測到核YAP1,預示著第二和第三階段的疾病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