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三大惡性腫瘤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結直腸癌(CRC)新發病例約55.5萬例,占我國當年新確診癌症人數的12.2%。死亡病例28.6萬例,占我國當年癌症死亡人數的9.5%。
2022年3月3日,《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綜述,表明了抗 ERBB2 治療策略對 ERBB2 陽性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有效。
認識受體ERBB2蛋白
蛋白質ERBB2(以前稱為 HER2)即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家族的成員,該家族還包括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ERBB1)、ERBB3 和 ERBB4。與家族其它成員不同,HER2具有特殊的結構,不與配體結合,但可以與ERBB家族的其他成員形成異二聚體,引起細胞內的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下遊的PI3K-AKT、RAS-MAPK等信號通路,促進細胞增殖和遷移,最終導致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受體ERBB2擴增
ERBB2 的擴增導致 ERBB2 酪氨酸激酶受體的過表達,進而導致異常信號傳導和細胞遷移、生長、粘附和分化。
ERBB2的擴增存在於近 3% 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和 5% 的 KRAS 和 NRAS 野生型腫瘤患者中。目前已經有幾種 ERBB2 靶向治療方案可用於 ERBB2 陽性乳腺癌和胃/胃食管腫瘤患者,但迄今為止,尚無批準用於 ERBB2 陽性mCRC患者的治療方法。
有證據表明,ERBB2陽性mCRC主要位於左半結腸或直腸。1730例CRC的回顧性分析發現,從右半到左半結腸再到直腸,ERBB2擴增率越來越高,提示CRC基因組改變在結直腸分布呈連續性變化。具有 ERBB2 擴增的結直腸腫瘤可能與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治療的原發性和獲得性耐藥有關,並導致中樞神經係統轉移的發生率增加。
研究者使用免疫組織化學、熒光原位雜交、下一代測序和液體活檢技術等幾項隨機臨床試驗評估了 ERBB2 靶向治療對 ERBB2 陽性mCRC患者的療效。這些療法包括單克隆抗體、抗體-藥物偶聯物和酪氨酸激酶抑製劑,其中許多在治療 ERBB2 陽性mCRC患者時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但均未獲批。
本綜述的結果表明ERBB2 受體是轉移性mCRC患者的一個有希望的靶點。
盡管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結直腸癌指南已經納入多種ERBB2 靶向治療,幾項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研究了ERBB2靶向治療在ERBB2陽性mCRC患者中的價值,但迄今為止,尚無批準用於 ERBB2 陽性mCRC患者的治療方法。
因此,必須繼續努力解決這一未滿足的需求,以便 ERBB2 陽性mCRC患者在標準療法難以治療時有其他選擇。
來源:醫學論壇網編譯整理自醫學界、JAMA Oncology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