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或與這些疾病的發病有關!這些文章告訴你關聯!

作者:佚名 來源:生物穀 日期:21-07-02

【1】Nature:肥胖或會加速脫發

doi: 10.1038/s41586-021-03624-x

肥胖是一種世界性的流行病,它使人們容易患上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但它對器官功能障礙的確切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隨著年齡的增長,毛囊幹細胞(HFSCs)會減少,從而導致脫發。在這裏,作者報道了肥胖引起的壓力,如高脂飲食(HFD)引起的壓力,使HFSCs加速頭發稀疏。按時間順序進行的基因表達分析顯示,連續4天的HFD喂養將活化的HFSCs通過產生過量的活性氧誘導表皮角化,但沒有減少HFSCs的數量。使用幹細胞命運追蹤、表觀遺傳學和反向遺傳學的綜合分析顯示,進一步喂食HFD隨後通過自分泌和/或旁分泌IL-1R信號通路誘導HFSCs內脂滴和NF-κB激活。這些綜合因素在HFSCs中顯著抑製Sonic hedgehog (SHH)信號轉導,從而通過異常分化進一步消耗富含脂質的HFSCs,並誘導毛囊小型化和最終脫發。這些綜合因素在HFSCs中顯著抑製Sonic hedgehog (SHH)信號轉導,從而通過異常分化進一步消耗富含脂質的HFSCs,並誘導毛囊小型化和最終脫發。這些數據共同表明,肥胖誘導的幹細胞炎症信號強烈地抑製器官再生信號,以加速微型器官的微型化,並提示日常預防器官功能障礙的重要性。

肥胖使人易患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與人類的壽命密切相關。雖然許多器官因肥胖和/或老化而功能和結構衰退,但對於大多數器官來說,肥胖和/或高脂飲食是否直接影響器官功能和再生、針對哪些細胞群以及它們是如何發生的,目前尚不清楚。組織幹細胞是器官穩態和衰老的基礎。在毛發周期再生的增殖階段(生長期)開始,膨大區域的HFSCs自我更新並產生分化的子代。COL17A1是一種將HFSCs錨定在基膜上的半粒體成分,其與年齡相關的缺陷導致HFSCs通過表皮分化而耗盡,導致以幹細胞為中心的毛囊老化,從而導致毛囊小型化和頭發稀疏。雖然肥胖已被證明是人類雄激素性脫發(AGA)的一個危險因素,但它是專門針對AGA還是普遍誘導或加速脫發尚未進行測試。

【2】Cancer Causes & Control:肥胖或與前列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

doi:10.1007/s10552-021-01419-z

前列腺癌是加拿大男性最常見的一種癌症,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腹部肥胖似乎與機體患侵襲性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而且更多的機體脂肪似乎也是誘發晚期前列腺癌的一個可能性的原因,機體脂肪的分布和暴露時間似乎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Cancer Causes & Control上題為“General and abdominal obesity trajectories across adulthood,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ROtEuS study, Montreal, Canad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拿大魁北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一項基於人口的病例對照研究調查了機體的體型軌跡(body size trajectories)和前列腺癌發病率之間的關聯,結果發現,腹部脂肪或與機體前列腺癌風險增加直接相關。

多年來多項研究表明,肥胖或許是誘發前列腺癌的一種主要風險因素,為了深入闡明疾病發生率和機體體重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對2005隻2012年間在蒙特利爾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腹部肥胖或與人群侵襲性癌症風險增加直接相關。研究者Marie-Elise Parent表示,準確找出侵襲性癌症的風險因素是進行健康研究的一大進步,因為侵襲性癌症往往難以治療,相關研究數據或能給我們創造一個機會,即通過更加密切地監測有疾病風險的男性群體來幫助開發新型預防性措施。

機體脂肪的實際分布情況似乎是疾病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其對一個人的健康影響可能會有所不同,而這取決於脂肪是集中在腹部還是分布在整個機體;研究人員表示,腹部肥胖或會引發機體激素和代謝變化,從而促進激素依賴性的癌細胞的生長。腹部肥胖被認為與睾酮水平下降直接相關,而且機體的炎性狀態還與侵襲性腫瘤的發生直接相關。

【3】EJCN:超重或肥胖會惡化酒精對人群肝髒疾病的有害影響

doi:10.1038/s41430-021-00923-4

由於持續的肥胖和人群酒精消費的趨勢,如今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和酒精性脂肪肝(ALD,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的發病率預計將會不斷增長。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題為“Joint associations of adiposity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with liver disease-relat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 findings from the UK Biobank”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悉尼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澳大利亞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委員會(NHMRC,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的飲酒指南或許需要更加重視澳大利亞人群日益增長的腰圍。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近50萬人的醫療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超重或肥胖大大放大了酒精對肝髒疾病和患者死亡率的有害影響。研究者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表示,與健康體重範圍內攝入相同水平酒精的飲酒人群相比,超重或肥胖的飲酒人群患肝髒疾病的風險或許會更高。即使是在飲酒準則範圍內飲酒的人群,被歸類為肥胖的人群患肝髒疾病的風險也會高出50%。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了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相關研究結果同樣能夠安全應用於澳大利亞的人群;據研究者介紹,本文研究是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來分析機體脂肪量增加(超重或肥胖)以及飲酒水平與機體未來患肝髒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共對465,437名年齡在40-69歲之間的人群進行分析,收集了平均10.5年的參與者的醫療和健康相關信息,研究結果表明,體重超重的人群或許需要更加注意飲酒所帶來的疾病風險。而且目前在澳大利亞,大約67%的人都處於超重或肥胖狀態,這顯然是一個需要急切關注的問題。

【4】Sci Rep:體重不足、過重及肥胖的女性複發性流產風險較高

doi:10.1038/s41598-021-86445-2

自發性早孕喪失或流產指的是女性妊娠未超過24周所致胎兒的死亡及胚胎或胎兒的娩出。其是女性早孕階段最常見的疾病,影響著所有妊娠中的15%-20%的比例。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協會(ESHRE)將複發性流產(RPL,Recurrent pregnancy loss)定義為連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流產,這種狀況發生在1%-2%的夫妻中;然而許多其它國家將複發性流產定義為連續發生三次及以上的流產,其主要發生在1%的夫妻身上。

眾所周知,生活方式因素會影響人類的偶發性流產,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其對女性複發性流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為“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female lifestyle factors and risk of recurrent pregnancy los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一項係統性的回顧和薈萃分析評估了生活方式因素與人類複發性流產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還納入了人群BMI、吸煙、飲酒和咖啡的攝入情況。研究結果表明,相比平均體重的女性而言,體重過輕和超重的女性經曆反複流產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流產是一種最常見的女性早孕並發症,複發性流產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疾病,其發生通常被歸結為多種醫學因素和生活方式影響因素等,本文中,研究人員發現,體重過輕(通常BMI低於18.5)、過重(BMI介於25-30之間)和肥胖(BMI大於30)的女性經曆連續流產的風險或許更高。研究人員對已經發表的16篇研究報告進行分析後指出,體重不足或超重會增加女性連續兩次妊娠失敗的風險;在複發性流產的女性中,對於BMI大於25和30的女性而言,其未來遭受流產的風險分別會增加20%和70% (OR 1.77, 95% CI 1.25–2.50和OR 1.35, 95% CI 1.07–1.72)。

【5】Science子刊解讀!中國科學家識別出肥胖和機體感染之間的神秘關聯!

doi:10.1126/scitranslmed.abb5280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題為“Diet-induced obesity promotes infection by impairment of the innate antimicrobial defense function of dermal adipocyte progenitor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中國廈門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肥胖和感染的聯係。肥胖所導致的疾病和狀況很多,比如心髒病、癌症、糖尿病、傷口愈合受損及皮膚感染等;然而,這種並發症是如何引起的,科學家們並不知曉,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揭開了肥胖和皮膚感染之間的分子關聯,並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療法,研究人員預計很快就會開始2期臨床試驗。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發現疾病和上皮微生物組(也就是說居住在皮膚表麵上的正常菌群)的關聯,以及如何優化皮膚的防禦係統來治療或預防疾病。文章中,研究人員旨在識別出肥胖誘發較高細菌感染率的機製;研究者Ling-juan Zhang解釋道,肥胖與皮膚感染的風險增加直接相關,但我們並不清楚肥胖如何損傷機體免疫係統的功能;如今我們發現,當給與小鼠高脂肪飲食並使其變得肥胖時,其機體皮膚脂肪細胞就會變大,並在皮膚感染的過程中失去對抗細菌入侵的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成熟的脂肪細胞數量會增加,這就會增加TGFβ的信號轉導,進而減少一種產生抗菌肽的真皮脂肪細胞祖細胞的數量;這種缺失會使得表皮更容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的感染;在較為瘦弱的受試者(本研究中的小鼠和人類)中,皮膚的微生物組能成功地阻斷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因為成熟脂肪細胞的數量並不足以幹擾抑製感染的真皮脂肪細胞的功能。

【6】JADR:新發現!肥胖或會加速阿爾茲海默病的疾病效應!

doi:10.3233/ADR-200267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過重或許是大腦健康的一種額外負擔,其或會加速阿爾茲海默病的發生和影響效應。在這項開創性的多模式神經成像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肥胖或會導致神經組織的易感性,在輕度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中維持健康體重或能幫助保護大腦的結構。

本文研究結果還強調了中年時期機體過重對晚年大腦健康所產生的潛在影響;研究者Annalena Venneri說道,目前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盡管科學家們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目前全球科學家們依然無法有效治愈這種殘酷的疾病。預防措施在抵禦這種疾病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需要強調的是,本文研究並未標明肥胖會誘發阿爾茲海默病,但其確實表明,處於過重狀態是一種大腦健康的額外負擔,也會惡化加劇阿爾茲海默病。能夠誘發癡呆症的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症能夠潛伏多年,所以等到60歲時再減肥就已經太晚了;如今我們開始考慮大腦健康了並盡可能早地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而且教育兒童和青少年關於超重對包括神經變性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的負擔也是至關重要。

【7】Acta Paediatrica:青少年肥胖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係

doi:10.1111/apa.15702

隆德大學和瑞典哥德堡等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接受過嚴重肥胖治療的年輕人中有一半患有神經精神病學問題。據他們自己或父母的報告,三分之二的青少年患有某種類型的心理健康問題。近年來,肥胖和精神疾病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發病率都顯著增加。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觀察到肥胖與抑鬱以及飲食失調之間存在聯係,但很少對此進行研究。本研究涉及48名青少年(73%為女孩),平均年齡15歲,平均BMI為42,已經屬於嚴重肥胖。一半的參與者因肥胖而接受了藥物治療,而另一半則接受了手術。

青少年的父母填寫了調查表,具體是關於孩子的多動症和自閉症症狀。青少年自己則回答了有關暴食和抑鬱症狀的問題。結果表明,超過一半的父母估計他們的青少年有類似於多動症和/或自閉症,盡管以前隻有少數人被診斷出患有這些疾病。隆德大學和倫敦大學心理學研究人員KajsaJ?rvholm說:“上述症狀意味著該人難以控製衝動。這會增加進食,並傾向於選擇快餐等。”“自閉症患者有時在飲食方麵比其他人更加挑剔。他們隻接受某些食物,但總攝入量反而會增加。”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報告患有抑鬱症。他們中的三分之一報告稱有暴飲暴食問題。 “與我們的預期相反,患有神經精神疾病的青少年暴飲暴食和抑鬱的問題顯著更多。”

【8】Nat Metabol:血管細胞或參與到了肥胖人群機體慢性炎症的發病過程中

doi:10.1038/s42255-020-00301-7

當體內的脂肪細胞充滿多餘的脂肪時,其周圍的組織就會發炎,這種慢性低水平的炎症是很多與肥胖相關疾病發病背後的驅動因素之一。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小鼠機體中發現了一類能誘發脂肪組織炎症的細胞類型。研究者Rana Gupta教授表示,肥胖個體機體中脂肪細胞的炎症與多種超重相關的並發症有關,包括癌症、糖尿病、心髒病和感染等。通過識別這些細胞,研究人員或有望深入理解誘發機體炎症的某些起始事件。當一個人攝入的卡路裏超過其所需時,多餘的脂肪就會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組織中,這種脂肪組織也被稱為白色脂肪組織(WAT,white adipose tissue);研究者知道,在肥胖人群中,WAT會過度工作,脂肪細胞就會發生死亡,而且免疫細胞也會被激活,但研究人員並不清楚炎症發生的確切機製。

由於多項研究都重點關注WAT中脂肪細胞或免疫細胞所產生的信號分子如何促進機體炎症的發生,這項研究中,研究者Gupta及其同事采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其重點對能將血液(以及免疫細胞和炎性分子)攜帶運送到WAT中的血管進行了研究。早在2018年,研究人員就在小鼠機體中識別出了一種位於血管內壁的新型細胞,即脂肪祖細胞(APC,adipose progenitor cell),其是能夠產生成熟脂肪細胞的前體細胞,但與大多數APCs不同的是,這種稱之為纖維炎性祖細胞(FIPs)的新型細胞能夠產生促進機體炎症的特殊信號,本文中,研究人員深入揭示了Fips在介導機體炎症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9】Cell重磅解讀!肥胖損傷免疫細胞功能並加速腫瘤生長的分子機製!

doi:10.1016/j.cell.2020.11.009

肥胖與十幾種不同類型的癌症風險增加有關,同時也與患者的預後和生存率下降直接相關。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識別出驅動腫瘤生長的肥胖相關的過程,比如代謝改變和慢性炎症等,但他們並未詳細闡明肥胖和癌症之間的具體相互作用。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題為“Obesity Shapes Metabolism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Suppress Anti-Tumor Immunity”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開了這一謎題,研究者發現,肥胖會促進癌細胞在爭奪能量的戰鬥中戰勝殺死腫瘤的免疫細胞。

研究者表示,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腫瘤中的CD8+ T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癌細胞為了應對脂肪供應的增加而重編程自身的代謝,從而更好地吞噬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並剝奪了T細胞的燃料,並能加速腫瘤的生長。研究者Marcia Haigis說道,將相同的腫瘤放在肥胖和非肥胖的環境中,就能夠揭示癌細胞會應對高脂肪飲食而對其細胞代謝重新布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在某種環境中可能有效的療法或許在另一種環境中不那麼有效,鑒於目前肥胖在人群中的流行,或許就需要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理解了。阻斷脂肪相關的代謝重編程或能明顯減少高脂肪飲食的小鼠機體的腫瘤體積,由於CD8+ T細胞是免疫療法激活宿主機體免疫係統抵禦癌症的主要武器,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了改進此類療法的新型策略。癌症免疫療法能給癌症患者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但並非每名患者都能獲益。如今研究人員知道隨著肥胖改變,T細胞和腫瘤細胞之間存在著新陳代謝的拉鋸戰, 本文研究或許就提供了探索這種相互作用的路線圖,這或能幫助我們開始以新的方式思考癌症免疫療法和聯合療法的作用機製。

【10】PLoS Med:個體處於肥胖狀態的時間越長 患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doi:10.1371/journal.pmed.1003387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LoS Medicine上題為“Duration of obesity exposure between ages 10 and 40 yea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 factors: A cohort study”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拉夫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機體較長的肥胖持續時間或與所有心血管代謝疾病因子的值越低直接相關。研究者表示,肥胖人群或許並非都擁有相同的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發生風險,科學家們推測,一個人在一生中處於肥胖狀態的時間長短或許會影響這種差異,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來自三項英國出生隊列研究中的數據來進行分析,這些隊列研究收集了20,746名年齡在10-40歲之間參與者的體重指數信息以及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因素(包括血壓、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等)。

機體處於肥胖狀態的時間越長,其測定的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數值就越差,糖化血紅蛋白(HbAc1)的關聯特別強,相比沒有常年肥胖的人群而言,處於肥胖狀態低於5年的個體機體中的HbAc1水平會上升5%;而相比沒有肥胖的個體而言,處於肥胖狀態20-30年的個體機體中的HbAc1水平會上升20%(95% CI 17-23)。重要的是,當對生活過程中肥胖嚴重程度的測定進行調整時,這種風險增加的情況依然存在。心血管代謝疾病風險的其它測定方法(收縮壓和舒張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與個體肥胖的持續時間相關,盡管在調整肥胖嚴重程度時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被減弱了。

關鍵字:肥胖,疾病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