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抗癌之路 | 全球第一大癌易主!“粉紅殺手”正盯上年輕人...

作者:欣小琦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1-04-16

它被稱為“粉紅殺手”,是我國乃至全球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全球的最新癌症數據顯示,在癌症分布類型上,2020年它的新發病例數達226萬人,首次超過肺癌(220萬人),成為“全球第一大癌”。

這就是乳腺癌

本期特別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飛帶來“乳腺癌防治的‘兩全之計’”。

“乳”臨強敵 | 我得乳腺癌了嗎?

近年來,不少人可能都有類似的經曆,在和朋友聚會時聽說某人癌症去世了,可是在腦袋裏麵回想的時候,平時看起來身體好好的一個人,怎麼就得了乳腺癌呢?或多或少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疑慮:直係親屬或父母患癌,子女有風險嗎?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得病了?乳腺結節會癌變嗎......

哪些人需要篩查?怎麼篩查?

一般來說,直係親屬,尤其有血緣關係的一級直係親屬,如果患乳腺癌,家人的乳腺癌風險會顯著增加,特別是親屬患乳腺癌的年紀比較輕的人。但是在乳腺癌發病中,有家族史的人可能隻占到10%~20%,真正遺傳造成的僅5%~10%。所以,家裏人得了乳腺癌,既不用太恐慌,但也不可掉以輕心。

此時,篩查就顯得至關重要。考慮到國人乳腺癌高發年齡為45~55歲,目前建議篩查年齡在40~70歲之間。

高危風險人群,指有乳腺癌家族史和(或)乳腺癌遺傳易感基因突變,既往胸部放療,既往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小葉原位癌,建議將篩查年齡提前至40歲前,每年一次,應聯合乳腺X線檢查和乳腺超聲,必要時行乳腺MRI等新的影像學手段。

不去醫院,有辦法自查嗎?

除了到醫院,女性朋友也可以每月一次,每次大概5分鍾,根據以下步驟完成自我乳房檢查:

一旦發現異常,或者原有異常在短時間內發生明顯變化,都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

什麼時間做,還是有點講究的:年輕的女性,建議在月經結束一周內;絕經後女性,每個月固定某一天就可以了。

乳腺結節離乳腺癌有多遠?切不切?

近年來,不少女性受檢查報告上的“乳腺結節”所困擾,四處求醫。

實際上,乳腺結節是一個描述性名詞,隻是說乳腺上長了東西,絕大多數是良性的,千萬不要“聽結節色變”。當然,必須要排除惡性結節的可能,如果是近期新發出現或者原來結節突然增大,如果結節質地比較硬,像手摸額頭的硬度,如果結節比較固定,不容易推動,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最終,醫生會根據乳腺X線、超聲或磁共振等影像學結果,必要時通過穿刺活檢得到的病理報告,明確良性還是惡性,再決定是否需要手術切除。

“乳”何是好 | 拿什麼對付你?

我國乳腺癌的發病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發病年齡早,比西方國家平均早10~15年;二是確診時臨床分期較晚,早期患者比例遠低於歐美國家。幸運的是,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醫生的抗癌武器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強。

年輕乳腺癌與老年乳腺癌,有區別嗎?

事實上,兩者還是有所差別的。一般來說,年輕乳腺癌的惡性度更高,更容易複發,更容易轉移,預後更差。

老年乳腺癌相對來說更惰性,瘤體的增長速度更慢。但是老年患者往往並發或合並其他的係統性疾病,常見的有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等。美國的一項資料顯示,絕經後老年乳腺癌患者,10年以後的首位死亡原因不是乳腺癌,而是心血管疾病。

無論年輕還是老年乳腺癌,都要爭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強調手術、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多學科綜合手段。對於老年群體,不單要關注乳腺癌,更要兼顧心血管健康、骨質疏鬆、神經係統、睡眠質量、精神障礙等健康風險。

必須手術嗎?保乳好還是不保乳好?

早期乳腺癌要以治愈為目的,通常通過手術的方式將腫瘤徹底清除,同時通過手術後給予藥物、放療等預防性幹預,也就是輔助治療,95%的早期乳腺癌可以被徹底治愈。

但很多人對手術切除心存顧慮,尤其對乳房切除無法接受。實際上,目前存在兩種手術方式,一是保留乳房的手術,一是根治性全切,根本區別就在於是否完全或大部分保留乳房。

到底保乳還是不保乳,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腫瘤的大小,瘤體較大往往不適合保乳手術;二是腫瘤的位置,如果靠近乳頭乳暈,強行保乳效果不佳;三是通過手術前的新輔助化療、新輔助內分泌治療、新輔助靶向治療,使較大的腫塊明顯縮小,使局部晚期變為早期,重新獲得手術甚至保乳手術的機會。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保乳手術後可能局部複發風險稍高於全乳切除,這種情況下需借助術後輔助性放療達到根治性全切的效果。

手術“切淨”了腫瘤,還要打針輸液吃藥嗎?

不僅很多患者,包括不少手術醫生都可能認為,手術切得特別幹淨,就可以放心了。然而,癌症雖然是慢性病,卻不同於高血壓、糖尿病。

它是一個全身性疾病,更是一種惡性疾病,會威脅患者的生命。不是說乳腺癌隻有乳腺有問題,癌細胞其實會全身存在。即使發現的早,一部分癌細胞可能也已經脫離了原發部位向其他地方播散,在一定時間後、一定條件下,形成轉移病灶。

因此,僅僅局部切除,難以達到治愈的目的,還需要在手術前後輔助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手段。

“乳”此甚妙 | 要活得精彩!

乳腺癌雖然在惡性腫瘤發病中名列榜首,但治療手段多樣,隻要早診早治,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對於廣大乳腺癌女性來說,在未來的生活中還會存有哪些疑慮呢?

患乳腺癌後還能有自己的孩子嗎?

中國有很多年輕乳腺癌,甚至極年輕乳腺癌,指的是25歲以前發病,這在西方國家很罕見。癌症被徹底治愈後,可能會麵臨一係列困擾,其中就包括生育問題。盡管有半數患者考慮生育,但在現實中生孩子的比例不足5%。

造成如此大的落差,大概有幾個原因:

其一,擔心腫瘤複發。從現有數據來看,95%的早期乳腺癌可被治愈,而且受孕妊娠既不會降低治愈率,也不會影響預後。

其二,擔心會遺傳給子女。事實上,隻有5%~10%的乳腺癌是遺傳造成的。即便攜帶有遺傳易感基因,即便不幸遺傳給下一代,孩子也不一定會得乳腺癌,而且通過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等現代醫學手段完全可以幫助她們把健康的基因留給孩子。

其三,也不能回避化療導致卵巢功能早衰、年齡增長導致生育力減退的客觀事實。這需要醫患雙方在治療前,應用相應的方法保留生育能力。

其四,另一個客觀的原因與術後長期內分泌治療有關,有的女性需要5年,個別要15年之久。能以縮短內分泌治療時間換取生育機會嗎?目前看來並不現實,這會犧牲治愈的機會,但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實現魚和熊掌兼得。

乳腺癌患者及子女必須做基因檢測嗎?

目前認為,5%~10%的乳腺癌與遺傳易感基因突變相關,最常見的包括BRCA1和BRCA2。對於遺傳高危人群,推薦基因檢測,預測未來的發病風險,積極采取生活方式改變、藥物或手術等預防性幹預。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 • 朱莉的案例曾引起轟動,她的母親和姨媽相繼因乳腺癌、卵巢癌去世,外祖母、曾外祖母和舅舅也罹患癌症,這與遺傳性乳腺癌的家族聚集性相符。此後基因檢測發現,朱莉確實有基因缺陷。醫生預測,朱莉一生有87%的可能患乳腺癌,50%的可能患卵巢癌。為了降低患癌風險,朱莉先後行“雙側乳腺切除術”和“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術”。

目前,常規人群基因篩查為時尚早,但是對於有家族史,尤其一級親屬中多個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建議進行基因篩查。

關鍵字:乳腺癌,馬飛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騰訊微博 更多
更多評論
//站內統計//百度統計//穀歌統計//站長統計